世道艱難,無心碼字——所以這部小說,也是短中篇。
說白了,又是忽然冒出一個新點子——然後弄出來的產物。
就像影視裏的肥皂劇——製作過程“短、平、快”——然後爛!
就憑本吊的爛命,是注定出不了紅作的。
本吊的命數——一苦,二窮,三難。
而且已經陷入惡性循環。
命差,沒錢——隻能娶個又笨又凶的老婆——幸好本吊智力水平尚可——後代再怎麼被拉低,也是個聰明人。
下次選個好題材,認真寫一下——貌似這話已經說過N遍了,而且一定還會有N+N遍——或許,其實自己都對自己失望並放棄了吧。
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中,差點重蹈當年“韓信”複轍——先被別人利用來“打江山”,完了再騙進宮,設埋伏,殺掉。
李家父子由於錯估了李世民的實力,“陷殺”不成,反被殺。
天下頓時易了主。
李世民隆登大位。
李世民掌握大權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滅突厥”——目的是為了救回心愛的蕭皇後。
經過三年全力不懈的準備,李世民命李靖,率大軍,正式討伐突厥。李靖大破突厥,從突厥可汗頡利手裏,搶回蕭皇後。
誰能想到,這場傾國之戰的真實目的,僅僅隻是蕭皇後。
李世民以他能拿出手的最高規格的典禮,迎蕭皇後,回京師長安。
舉宮歡慶,大宴群臣——李世民與蕭皇後,龍鳳並坐,而其他人都隻能居於下位。
值歌舞歡騰、酒宴正酣時,李世民大聲問身畔的蕭皇後:“您以為眼前的排場比隋宮如何?”
蕭皇後來之前,根本沒想到李世民會如此隆重地,為她“接風洗塵”。可畢竟經曆過許多相似大場麵,甚至更大的場麵,因此倒也坦然處之。並為彰顯禮儀,不苟言笑。
聽了李世民的問話,雖不明所以,但還是以正常得體的禮數,語氣平和地,進行回應:“陛下乃開基立業之君,怎可與亡國之君相比!”
李世民聽了,卻並不高興,壓低聲音,說:“對,朕無法與楊廣相比。”
蕭皇後萬萬沒想到,李世民如此反應——頓時有些驚慌失措。
李世民陰陰一笑,決定捅破那層窗戶紙,湊到蕭皇後耳邊,問了句:“您可曾記得江都故人李吟龍?”
蕭皇後滿臉不可置信地盯了李世民,往仔細看。
李世民笑著點了點頭。
蕭皇後由滿臉不可思議,轉為拍腿嬌笑,好像遇到世上最好笑的事情。由於刺激過大,一時失控,破了冷若冰霜、端莊持重的假扮相,
李世民又湊近蕭皇後耳邊,說了:“我李吟龍今生,已為你一人,負盡天下人。我不在乎你有過多少男人。寧願負己、負國,絕不負你。”
蕭皇後複又滿臉驚駭,甚至感動流泣。
李世民當場宣布封蕭皇後,為正宮娘娘。
滿座皆驚,人人色變。
引發群臣齊諫。
李世民故作堅持後,退而求其次,又封昭容。
不顧幾乎所有人的反對,當晚便與蕭皇後,洞房花燭。
傳下好大一段佳話(醜聞)。
可除了當事者,誰也無法懂得,李世民對於這位命中最愛的滿腔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