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2)

隴南是一塊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神奇土地,被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稱為“複雜的寶貝地帶”。隴南連秦隴,通巴蜀,山川俊秀,物產眾多,既是南北氣候過渡帶,又是多元文化交彙地。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勤勞智慧的隴南兒女,開發隴南,建設隴南,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繪製了深長悠久的曆史畫卷,為我們留下了豐碩的物質和文化財富,滋養和激勵我們不斷開拓進取。

進入新世紀,隴南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生活工作在這塊熱土上的隴南人民,充滿了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的激情和幹勁,正在奏響新的時代樂章。

以史為鑒,啟迪智慧,資政育人,服務發展,曆來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加快隴南科學發展,既需要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學習吸收一切人類文明成果,也需要以史為鑒,承續優秀文化,汲取曆史營養,在前人創造的曆史中獲取智慧。隴南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既為有識之士展示才華提供了廣闊舞台,也召喚著隴南才俊為隴南的科學發展奉獻聰明才智。

編撰一部介紹隴南曆史、地理、政治、經濟、人文、民俗等情況的史書,既是隴南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推動隴南加快發展的迫切要求。文丕謨同誌懷著對家鄉建設的深厚感情,不辭辛勞、曆時數年、孜孜不倦,焚膏繼晷,完成了洋洋五十萬言的《史說隴南》書稿,記錄了自新石器時代至清朝滅亡4000年以來隴南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民族、宗教的曆史,娓娓道來,宛如展開了一幅隴南人民世代生活和創造的威武雄壯的生動畫卷。《史說隴南》的出版無疑是隴南文化領域的一件大事,必將為教育人民、團結人民、宣傳隴南、展示隴南形象、促進我市兩個文明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

《史說隴南》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深厚學養,他既要翻閱大量史籍,披沙撿金,去偽存真,追索和記錄曆史事實,又要走訪曆史遺跡,進行實地考查,作者年事已高,能夠完成這樣一部資料翔實、敘事清晰、文筆流暢、圖文並茂的曆史著作,確屬難能可貴。我們不妨將它看做是一部通俗化的、雅俗共賞的隴南的地方誌。當代學界耆宿饒宗頤先生說,“方誌者,地方史也,亦國史之要刪也。從事方誌者,非從國史入,則所見也隘;治國史者,非自方誌出,則所得也膚。良以桑梓之邦,耳目睹記,以參為驗,於所接最親切者盡心焉;庶乎著手之非難,而持論斯較可信。”(《潮州誌彙編序》)從這個角度出發來審視《史說隴南》,我認為這是一部有價值的著作。我簡略地翻閱了書稿,認為他為我們提供了幾點重要的經驗。

隴南是秦隴咽喉,巴蜀門戶,長期以來是各種政治力量角逐爭霸的戰場。戰爭給社會經濟造成破壞,同時卻又加速了中原先進生產技術、先進文化向這裏的傳播,推動了隴南的社會進步。在當今全球一體化和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更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不斷地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的好經驗,在對外開放交流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