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島地根神山 不動山分黑白國(1 / 1)

仙鹿仙鶴正落在了這個未名島上,不動山中。這不動山正是當時如來佛說的地根神山,此山橫亙四百餘裏,正平分了整個未名島。而這未名島正是不動山外的風暴卷來的土木冰塊日積月累形成的,說是島,其實是飄在海上的,。也因風暴和地根神山的庇護,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生態係統,飛禽走獸,瓜果樹木也是都有的。也有人,這山的一邊是黑國,一邊是白國。其實也本沒有白黑兩國的講法,原都是采集狩獵的群居部落,也無等級之分。隻是最開始的時候物種品類尚不齊全,白國先民生活本不是太好,白國有一位先祖發現不動山生機盎然,鳥獸林木都是有的,遂動了心思,想去山上討討生活,無奈山前有一條河實在湍急,又極寬闊,不能過去。正無奈間,見河這邊有一片白色的林子,也不知是什麼樹,就是高聳可入雲了,就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撿起幾塊白色的尖利的石頭慢慢地硬生生砸到了幾棵樹,並排擺在河麵上,樹倒是都能橫貫河兩岸,但是卻不能緊緊挨到一起,仍然過不得河去。這白祖便失望的做到了地上,道一聲“天欲亡我”。低頭間看見樹根,被砸的參差不齊,便跪倒地上,給樹根磕頭,道一聲罪過,求一聲贖罪。正跪拜間,忽想到這樹本是連在一起的,隻是被我們砸倒了,這接口對上又是一根了,那在砸倒的樹上在砸出一個口子來,另外的樹上在削出一個尖來,兩相連在一起不就穩穩緊緊的了嗎?想到這就和兩個兒子幹起來,果然成功了。三個人就過了河,到了不動山下。白祖回頭見看著白樹白石,便指白為姓,大兒子叫了白樹,二兒子叫了白石。進了山,見山中完全是另一片天地。因不動山是地根神山,凡人世間路上能生的物種這山內都有,唯獨沒有棗子,原是這山中的品類都是時間品類的母源,而棗子的母源卻是南極仙翁家裏的矮棗樹。這山中各式瓜果稻穀大多都是白氏三父子未見過的。但東西太多三父子也不能全猜了回去。三人便返回部落裏,帶著眾人又砸了許多白樹,做了許多樹橋,都過去了山裏。眾人各盡所能,帶了所能帶的所有瓜果稻穀,反身間一路上遇見許多野豬牛羊馬,眾人或用石頭活用木棍打殺了許多。所幸未遇見豺狼虎豹,保了命了。回到部落以後眾人不分瓜果稻穀全都生吃了,遇到硬的便吐了,沒想到吐出來的竟是種子,這些種子進了地裏就發出了苗來。部落上下無人知道是什麼緣故。白祖便命人好生看管,看看以後如何。以後的日子,大家便常去山裏采集,吃過的多了,便知道怎麼吃了,也有的吃有的不吃了。或遇到豺狼虎豹的,便懂得利用尖石自衛了,甚至有膽大的專好以尖石利器傍身狩獵。再說那苗兒竟結出了果實,是一株小麥。白祖遂跪倒地上,拜向不動山,眾人隨其跪倒,參拜聖山,許諾以後再也不進山掠奪無度了。由此慢慢發展,形成了白氏部落。可巧山那邊有個黑國,因山前是黑樹黑石,就叫了黑氏部落。終有一日幾個黑國人誤打誤撞到了白國人的領地,兩個國家的人才知道彼此。因為不動山的緣故也打了幾仗,互有輸贏,死傷無數。誰也沒能力打贏誰,便坐下來譯了和,世代如此。

兩國約定都不享有不動山的主權,不動山作為兩國的分界線,遂起名叫守界山。約定每年晝夜一樣長短的那一天共同進山圍獵以示友好,除此一天,哪邊的人都不能進山。

這樣幾千年下來,兩邊也都相安無事。卻因為戰爭建立了國防係統,成為了國家。隻是國家並非世襲的,向來是有能力者居之。以白國為例,他們追人了白祖的地位,稱為祖白。又製定了姓氏,隻有白祖一係人可以姓白,除此之外白作為了一個稱號,就與我們所稱過的皇帝一樣。白黑兩國第一戰時,白國領袖白蘇並不是白祖一係的,卻因為戰時有功,被奉為白,取姓蘇,又稱蘇白。這就成了傳統。鹿鶴此時在位的白姓鳥,名雨,稱雨白,在位的黑姓木,名熱,稱熱黑。兩國製度相去不多,黑白之下分作六個家,法家,禮家,農家,工家,軍家和製家。分管製定法令,主持祭祀,農耕天文,工程工匠,軍隊和治安。在國內又有幾個大的家族,家族內部也都有這六家,稱內六家。白國這邊此時的大族分別是白、鳥、葉、河、石,黑國那邊是黑、木、鐵、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