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有意無思----人體宇宙
一修煉方法(93.11.12--2:20—3:25)心中默想;鬆…空…靜…自然…身體健康,萬念歸一…無有無無…自然而然…【反複默念】感知心中比較平靜,意想自己坐在金光閃耀的蓮花之中,鼻子吸氣,嘴呼氣16次,自然意想全身發光,好似每個毛孔都金光散射,靜靜默想……漸漸,放棄……感知心理非常平靜,一切放棄,自然保持意識穩定,如有心念升起,又重複以上方法(隻是入靜的方法,與下麵的記錄沒有直接關係)
二修煉記錄……漸漸,身體消失……呼吸消失……心跳消失……思維已經不存在,又好似停滯在之中,(隨時可以運動),在自然恒穩的意識之中消失的無影無蹤…………漸漸,消失的自我意識之中,淡淡,顯示出家鄉之境,漸漸,……很清晰,…漸…模糊…淡化…消失…,感知到一個空空的,虛虛的,立體的,很大很大的一個空,特別清晰,卻又感知到它虛有邊際。此時它就是一切,感知自己又分散在其中每個角落,有無窮多個我,又感知自己是這個整體的主體結構,好似意識成了一個真空狀,不知道意識在哪兒去了。又好像是意識放大之感,好似意識思維都停滯,連意識都消失了似的,又好似它就是意識的形狀,又好似意識分散在每個角落,奇妙難以理解。
總之,立體的,虛虛的,淡淡的,寬廣的,無窮大的,藍藍的天空形態的感知狀態代替了一切,生機勃勃,感覺什麼充滿了一切內的,強大的能量,滋潤著,潤育著它奇美的變幻。
……漸漸……又出現了許多清晰無比的境界,……漸漸往身內移(瞬間顯現出我的存在),此時,自我感覺無限之大,……漸漸…很大的虛我又被更大的空間包圍,相融又相分。原來感知到的境界有遠近的距離之感,現在感知到的一切境界,都在虛我之內,淡淡的,虛虛的,略知它的存在,很靜,很美妙。修煉到此階段,自然迷戀,物理學的量子場論,感覺他們的理論很真實。好似這種理論就是功境的演示。
佛教之中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就是色,色就是空,也許是來源於修煉狀態的描述吧。這種境界中,而直接明白了。
內境中的一切失去了參照,所以意識思維沒了依靠賦予境界之上,出現了形狀不分,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始終要求理解達到完整統一,並且將自己也包括在整體之內,是一種理智的智慧的理論指導下的一種自然體現,是要常規思維停止運動後身心統一在一種特殊的狀態之中,才能達到的一種意識感知。
空的境界,為何不叫“無”呢?因為現在還有邊界,不是什麼都消失的狀態的境界。
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東西,確實極有實在性又有豐富的知識性,這種境界的收獲,需要修煉多少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達到的結果。不修煉達到境界,是很難理解它的意義。這個“空”,是在感知身體消失,思維停滯狀態之中,淡淡的意識感知到的一種整體的描述,是活生生的,充滿一切的“空”,虛大而微微有界限,不然就是“虛”或是“無”。而是“虛”中之“空”。是一種境界,是身心融入其中的狀態的概念。好似思維放大出現的“空”形。經過長期的集中,無我忘我,專一,超越自我,超強精神力量的修煉,達到這種空境中,本來是智慧的濃縮。進入這種狀態,證明個體的身心素質,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好的狀態,超強的能量,驅散了所有阻礙身體的體係,應該將許多疾病消滅了。開始知道什麼叫精神境界,可以理解世界上宗教體係的許多理論,這就叫智慧,不學而得。。從此表示開始進入修煉的正道,真正踏進了智慧知識的大門。正好理解是許多人通過修煉,或進入宗教後,能寫出許多智慧心得的道理的原因所在。修煉的層次是直覺的知識,是潛意識的顯示,是人類相通的精神層次,很多是人類共通的智慧,好似人類都知道哭和笑一樣,不分語言與種族則自然相通,所以,宗教可以在不同種族之間可以相互學習運用。
直覺給科學家以新的領悟,並使他們富有創造性。研究工作得不到直覺,也就是靈感,將是無用的,接近潛意識,是捕捉靈感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