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唐)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聞京師有燈恨不得觀
李商隱(唐)
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圓子
朱淑真(宋)
輕圓絕勝雞頭肉,滑膩偏宜蟹眼湯。
縱有風流無處說,已輸湯餅試何郎。
元宵煮浮圓子
周必大(宋)
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爛烏雲裏,珠浮濁水中。
歲時偏雜詠,附此說家風。
元夕
範成大(宋)
藥爐湯鼎煮孤燈,禪版蒲團老病僧。
兒女強修元夕供,玉娥選避雪鬅鬙。
正月十六日夜至京師觀燈
高啟(明)
天街爭唱落梅歌,絳闕珠燈萬樹羅。
莫笑遊人來看晚,春風還似昨宵多。
元宵
唐伯虎(明)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竹枝詞
符曾(清)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元夕詩
施閏章(清)
燕台夜永鼓逢逢,蠟炬金樽爛漫紅。
列第候王燈市裏,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簫唱遍江南曲,火樹能禁塞北風。
惟有清光無遠近,它鄉故國此宵同。
上元夜接灶
家辰(清)
灶本何心媚,工為飲食謀。
日新廝養卒,祭失爛羊頭。
亂踏旌旗下,交輝燈月遊。
因懷膠口恨,利市竟難求。
鑼鼓
範來宗(清)
轟連爆竹近還遙,到處喧闐破寂寥。
聽去有聲兼有節,鬧來元旦過元宵。
太平響徹家增樂,開道聲稀巷轉囂。
取次春風催劈柳,賣餳時近又吹簫。
元宵
李調元(清)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翠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傳言玉女
晁衝之(宋)
繡閣人人,乍嬉遊,困又歇。笑勻妝麵,把朱簾半揭。嬌波向人,手拈玉梅低說:相逢常是,上元時節。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宋)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解語花?元宵
周邦彥(宋)
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桂花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隻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