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1)

也許有些小朋友聽說過各種非致命武器。所謂非致命武器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既不殺死敵方戰鬥人員,卻又能使他們暫時或較長一段時間內喪失戰鬥力;即不徹底摧毀敵方武器裝備又能使之一時或永久性癱瘓的武器。非致命武器主要是根據人的生理特點及武器裝備的結構用途、使用特點,利用有關化學物質、射頻、聲束等,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使敵方戰鬥人員癱瘓,無法繼續參戰,以及使敵武器裝備不能正常使用,形同一堆廢銅爛鐵。

與人們所熱知的傳統的殺傷性武器裝備相比,大多數非致命武器有著結構十分簡單、用途較為廣泛、取材極為方便、生產非常容易、造價普遍低廉、威力非同導常等特點。當然,它們的最大長處就在於:隻花費較小的代價(不必殺死人員,不摧毀武備設施),就能使敵方無法繼續交戰下去;有時甚至還要使敵方必須花費數倍的人力、財力去照顧受傷的人員,去搶修致殘的武器裝備。所以,稱得上是一些高技術條件下,克敵製勝的新招術、新措施。正因為此,目前不少國家的軍事技術專家和有關人員都在抓緊研製這類武器。

當今各國發展較快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有:微波脈衝武器、次聲武器、低能激光武器、計算機病毒、針對人員的化學失能劑、針對武器裝備的化學物質等。針對人員的化學失能劑包括鎮靜劑、發笑劑、致幻劑等,這些失能劑可使戰鬥人員暫時喪失自控能力,而無法戰鬥。針對武器裝備的化學物質有泡沫體、膠粘劑、聚莪乙烯顆粒、橡膠破壞劑、潤滑劑、汽油凝固細菌等。它們可使敵飛機、坦克、艦船、東輛等,或發動機熄火、無法起動;或緊緊膠粘在跑道上、道路上;或輪胎變形脆裂,車輛無法行走;或使飛機在超滑的跑道和甲板上無法起降……。據有關專家估計,非致命武器的種類和數量還有很多,有待於人們去進一步開發研製。

微波為波長1毫米至1米的電磁波,對於我們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與人類密切相關的衛星、通信等均離不開微波。但作為武器的微波,其功率要求很高,而且像激光武器那樣,要以較窄的射束發射出去,以提高能量密度,增加破壞力。

微波武器主要由超高功率微波發射機、大型天線及有關配套設備組成。它的攻擊方式,一般分為單發的脈衝微波彈和多脈衝重複發射兩種。微波武器主要用於對人員和電子元器件及係統的殺傷。較弱的微波輻射可使人產生神經紊亂、頭痛、煩燥、痙攣;較強的微波輻射能幹擾和燒傷皮膚和體內組織,引起白內障乃至失明,甚至死亡。另一類微波輻射能幹擾通信和導航設備,使控製、指揮係統失靈,甚至燒毀電路中的元器件,引爆炸彈、導彈、核彈等。

微波武器稱得上是一種高技術兵器。它具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一些缺點。

首先,微波武器射速高、命中率大。微波武器是以光速傳輸的,且波束較寬,現有的兵器難以規避它。其次,它能集中能量對某一目標實施打擊,方向性極強。第三,這種武器受天氣和環境影響較小,作用範圍較大。第四,可在不毀壞敵武器裝備情況下,破壞敵戰鬥力。但微波武器眼下還存在著天線尺寸大,威力較小等不足。

近年來,各國對這種利用微波能量對目標進行殺傷和破壞的定向能武器非常關注,並全力進行攻關,以期早日應用於實戰。

粒子束武器是利用微觀粒子構成的方向性好、能量集中的射束去摧毀目標的武器,也被稱為“束流武器”。眾所周知,物質的基本組成成分是電子、質子、中子這些微粒。一般情況下,這些微粒的動能很小。但是當大量微粒被加速到接近光速,並彙集成一條極窄的射束時,它們就構成了一“顆”動能巨大的“炮彈”,也就是粒子束武器。

與激光、微波武器不同的是,粒子束武器利用的是粒子的動能,在大部分情況下對目標進行硬破壞,因此其破壞威力更大。

粒子束武器是針對戰略彈道導彈和軍用航天器的發展而出現並發展的。它主要由高能電源、粒子產生裝置、加速器和電磁透鏡等組成。高能電源通過儲能和轉換形成高電壓脈衝,在粒子束發生裝置內產生電子束,電子束在加速器中加速到接近光速,再由電磁透鏡中的磁場箍縮聚焦,以一股狹窄的束流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