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發展急救隊伍
在衛生部和全國急救醫學會的協作下,項目省和地這應製定各類院前急救人員(包括救護車司機)的職責,作為培訓的基礎。
急救醫士是院前急救的主要專業人員。急救醫士培訓三年,第一年基礎課,第二、三年專業課。項目省和地區的醫學院校、衛校可通過增設專業班來培訓急救醫士,學生可從現有衛校中選出。培訓課本由全國急診學會負責組織編寫,並向教育部門推薦。在課本產生之前,可暫用講義教學。獨立的急救中心可與力量較強的綜合醫院掛鉤,作為業務培訓基地;與醫院結合的急救分站可以釆取院內急救人員與院前急救人員輪流的辦法,提高院前急救人員業務水平。
對急診科醫生、護士進行技術培訓,以提高急診室的診斷、治療、護理的技術水平。對有關科室工作人員也應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特別是提高醫務人員分秒必爭的急救意識,這應納入醫院人員正常培訓規劃之內。
(六)加強管理、改革與健全有關規章製度
項目省與地區在項目實施的第一年,應開展必要的調查研究,找出院前急救管理與製度方麵的問題,並提出改革的建議,應隨同房屋的釆購、人員的培訓配套實施。
(七)公眾教育
急救中心、分站應配合健康教育等部門利用電視、電台、報刊等新聞機構向公眾普及心肺複蘇及止血、包紮、固定搬動等常用搶救技術。重點對危險人群和從事電亞、交通,消防等行業人員及中學生進行教育,以加強其社會急救意識。有關教材擬統一印發,以免重複編寫浪費人力和財力。
(八)社會協調
地區在區域衛生委員會下,省級在省衛生廳下成立急救協作組,對地區、省會城市現有的急救資源進行用查,重點調查對急救車、急救裝備和人力的實際需求,然後予以適當安排。協作組成員定期參加日常急救的值班,既充分利用了資源,也增強了社會急救意識。在社會協調較成熟的基礎上,可進行急救演習,以應付突發的重大災害事故。
醫院服務
總則
各區域應充分利用本區域的各層次(初級、二級、三級設施)、各種渠道(衛生部門、非衛生部門、軍隊)和各種形式(全民、集體和個體)的醫療衛生資源,在統一的區域規劃下,建立起橫向與縱向的聯係與協調,向全體人民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並減少不必要的醫院服務。
為達到上述目的,各地域應逐步實行全行業管理。
在醫院的投資上,必須考慮下述原則:優先考慮現有設施的維護、保養與改造,而不是眘目擴建或新建醫院,擴大醫院床位。
優先加強綜合醫院,麵不是專科醫院,特別在初級和二級機構。
優先購買國內生產的適宜設備,而不是優先考慮進口過於複雜的設備。(詳見區域衛生規劃的方法與步驟附件“規劃大件設備的指導原則”、
優先考慮對整個醫療服務係統的改進能產生關鍵作用的環節,而不是平均分散的投資。
優先加強軟件(即提高管理能力、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監測係統能力、而不是硬件(購買高、精、尖設備)。
本項目必須考慮一次性投資對經常性費用帶來的負
擔及國家、集體與個人(或公費、勞保與自費病人)的承受能力。必須考慮它是否有助於控製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及城、鄉人民對醫療服務均等享用。
深化、完善當前的衛生改革,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鼓勵醫療質量的提髙,克服醫療服務片麵追求經濟收益的短期行為。
本項目領域的實施必須與疾病監測、健康教育、婦幼保健、急診康複服務等項目領域相協用。
活動內容與要求
(一)加強橫向聯係:
在區域衛生委員會下,成立由廠礦、軍隊等參加的醫院協作組(或醫院管理委員會),協調當地各部門各係統醫療機構的工作,加強醫院管理,充分改善醫院服務,評價醫院院長的工作。
(二)調整醫療機構布局和分工,合理分配衛生資源。
劃分醫院能級,製定醫院技術分級標準,逐漸使醫院從單純以行政隸屬關係分級轉向技術分級,並提出相應的經濟獎懲辦法。
要以發展綜合醫院為主,尤其在初級與二級水平上,不主張強調發展專科醫院。地區做規劃時,應考慮關閉無效的專科醫療機構,在現有醫療機構中,加強或建立專科部門,而不要建立新的或擴大專科機構。,
根據資源共享的原則,建立檢驗、影像中心等,提髙投資效率,減少和避免重複投資。
(三)醫療設施的維護、保養、改造及擴建與新建
維護、保養及改造:區域規劃應首先重視現有設施的維護、保養和改造,而不是擴建或新建醫院。維修、保養和改造應首先考慮光照、清潔的衛生設施、無菌、病人流向和工作人員對病人的觀察。為更好使用現有空間應對結構進行改造。各醫院均應在業務收入中,確保一定比例的費用用於設施的定期維護與保養。
擴建與新建
必須避免盲目地增加醫院床位、擴建與新建醫院。可通過附設在醫院康複的設施擴大家庭病床,開展康複工作,作為擴大醫院規模能力的替代方案。所有擴建與新建醫院均應在區域衛生發展的整體規劃中加以合理計劃。
擴建醫院或新建醫院,都應準備詳細的可行性報告。報告要詳細說明擴建醫院與新建的醫院在任務上與區域內其它醫療設施規模及能力的關係,接收病人數量、醫院專科程度、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及優勢。設備需求應與地區的其它醫院進行協調,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重複購買設備,實事求是地評價新建醫院的服務半徑。規劃尚需做出五年項目周期內的財務分析,即預測五年內的業務開支、國家補貼及業務收入情況。可行性報告要得到衛生部的審核批準。
醫院的設計建築要符合現代化組合式醫院的要求和空間格局,使用質量高、便於維護清潔的建築材料,病人流向合理,避免護理人員不能直接觀察病人的封閉式的小房間。新建、擴建醫院方案和最初的設計都要送衛生部經專家組評定批準。
為便於管理,擴建和新建醫院的規模要限製在600張床以內。
新建醫院必須要有詳細的現代化醫院管理及成本核算的人員培訓計劃。
(四)擴大醫院功能,加強社區服務。
1醫院擴大或新建社區保健部門,與防疫站婦幼保健所(站)協作,開展針對人群的疾病防治工作,特別要加強對慢性非傳染病一級、二級預防工作、疾病監測工作和社區康複工作。
2綜合醫院增設心理谘詢門診,並逐步試點建立精祌病短期住院病房,對軀體疾患的病人也要開展心理谘詢。間時配合社區保健部開展以社區為基礎的精神衛生服務。
(五)改進醫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應在以下方麵製定鼓勵政策,通過五年規劃實施,使平均住院天數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1)興建康複服務設施;
(2)建立家庭病床;
(3)建立向下轉診的係統和製度;
(4)實施入院前診斷計劃;
(5)實行與加強計劃診療及改進診療設備,以縮短入院後檢查、治療及手術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