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科技的研究員看到模擬敵人被陸天簡單靈活高效刁鑽的動作擊倒後,不由得更加佩服陸天。
滴……第二階段的測試結束,陸天從裏麵出來。
“非常不錯,原以為前兩個階段的測試需要三天時間呢,竟然隻用了不到三個小時!陸上尉你的效率太高了!”
“這些都是玩剩下的了。”陸天不會告訴他,他在零號機上操作機甲單獨對戰模擬敵人已經快打吐了。
雖然自己的機甲操作水平一般,但他對自己的近戰搏擊能力可是自信的很。
“不過,我有一個疑問。收集個人體測數據的是用來幹什麼的?
“當然是用來研究機甲的啊!”
研究員看著陸天,不像是開玩笑,繼續說道。
“新一代的機甲,是通過掃描人體的動作,轉化為機甲的動作,這您應該是清楚的。
“是的,這個我清楚。”陸天答道。
“進行機甲設計的時候,我們就考慮過個體差異這個的問題,即如何批次提高機甲戰士的作戰能力的問題。”
“試想,我們通過建模,把高等級的——比如G3戰士的高等級動作建模儲存進機甲係統,通過預設定相對簡單的動作進行映射,那是不是就出現了一種非常奇妙的碰撞——普通戰士隻需要抬抬手、打個響指、甚至說一個詞語,機甲便會根據映射直接作出像回旋踢這種高等級動作來!”
研究員越說越興奮,眼睛裏麵全是星星。
陸天搖搖頭,研究員隻知道根據需求製造機甲,他們的思路在外人看來沒什麼問題的,但卻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研究員低估了格鬥過程中的機甲戰士所麵臨的情況的複雜程度。
“任何高等級的戰鬥,勝負往往都在一瞬間發生,而任何輕微的動作變化,都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導致戰鬥失敗。”
作為零號機上模擬近三千小時的達人,陸天試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來打消研究員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你設計出了複雜的動作,讓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的用指令映射去完成,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實戰中,這些動作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比如,敵人機甲的位置、高度、下一步的動作、速度和方位,這些都非常複雜,生搬硬套去應對,隻會讓敵人如同打木偶般的擊倒你!”
“你的這些華麗、標準的動作,最終隻能是在某些表演賽中贏些掌聲罷了,在真正在戰場上,如果按照這個來操縱機甲去戰鬥,是會出人命的!”
“我們考慮過這些,機甲的智能係統可以進行幹涉調整,不會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研究員被陸天懟的臉上有些掛不住。
陸天搖搖頭,他太清楚當前機甲智能係統的水平了。
“就算目前機甲的智能係統已經先進到可以進行動作微調,但在實戰中,根本無法進行全方位的快速應對。而你的機甲指令映射集,以目前的機甲智能水平,僅僅適用於低等級的奔走、跳躍等簡單動作,任何涉及戰鬥的,尤其是與高手戰鬥,永遠需要人去操控!”
看著目瞪口呆的研究員,陸天繼續道:“或許,第四代機甲中這個指令映射集會發揮較大的作用,前提是你們要先解決了機甲智能化的問題。到那個時候,不需要人,機甲都可以自主戰鬥了!”。
陸天的這段話,讓研究員陷入了沉思。
確實,在迭代的過程中,他們找了很多搏擊高手,甚至首都星的明星搏擊冠軍來設計動作,原本並未對軍方的動作設計抱有太大的期望,但也就是這個可有可無的信息采集,暴露出了第三代機甲設計過程中最可怕的底層邏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