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的第一記重擊並沒有直接落在烈風人的頭上,而是落在守備側翼的鐵勒遠東第三軍身上。
這個第三軍,攻擊精神十分旺盛,已經向特別第一軍發起了三次大規模進攻,但是每次都是被撞得頭破血流傷亡摻重,倒為特別第一軍添加了無數功勳。
雖然特別第一軍始終是得到優秀補給的作戰單位,但由於這個軍的骨幹是各省派出的誌願軍組成,所以整個步兵軍加上配屬部隊從來沒有超過一萬的編製,而遠東第三軍的編製超過了三萬人。
但是遠東第三軍的戰果隻能用屢戰屢戰來形容,因此整個部隊損耗較大,士氣也較為低落,雖然經過補充,該部編製隻有有兩萬五千人的實力,其後方還有庫特帕羅指揮下的預備隊兩個師。
而另一方麵,由於大部援軍的到來,雖然大部分援軍直接置於丁寧的指揮之下,但到現在全軍已經補充到了一萬六千人的大編製,但唯一的缺點就是編製混雜,有一千一百人的步兵營,也有五百人的步兵團。
這一次反攻,所以使用的便是特別第一軍所部,該部從烈風人和鐵勒人的結合部發起攻擊。
在這個結合部內的敵軍兵力屈指可數,而且大多數部隊是以步兵連(中隊)為核心進行分散配置,前衛是軍士哨,後方則是少至十數人,多至一個小隊的分散據點,兵力最多者也往往是以一個中隊本部帶領一個半加強小隊據守的據點。
因此特別第一軍的進展順利地不能再順利了,大多數據點在開戰後一個小時就被攻破,即使少數據點頂過了特別第一軍的第一波攻擊,也在炮兵的攻擊下迅速失守據點。
從清晨開始的戰鬥,到上午十時為止,烈風人已經損失了四個步兵中隊的絕大部分,鐵勒人則損失了兩個步兵營,唯一仍在進行激烈戰鬥的地方是結合部的腹部。
在這裏的烈風軍有一個完整的加強中隊和一個炮兵小隊,此外還收容了一小部分潰退下來的烈風殘兵,而百餘米外還有鐵勒人的一個半步兵營,兩處敵軍都守的非常頑強,配合也很密切。
特別第一軍在炮擊之後幾次組織進攻,又被敵軍從陣地上打了回去,最後一個加強連的進攻也被擊退了。
雞鳴寺據點的激戰,牽動雙方指揮部的心,鐵勒人曾向西方記者表示:“我們的防線,是羅馬以來最堅強的!哪怕是一百萬人用一年的時間來進攻,也很難拿下它!”
現在這條防線的側翼卻似乎隨時有失守的可能,雞鳴寺據點內有上千的士兵正在奮戰,庫特帕羅金上將沒有理由不去救援出這些友軍來。
從預備隊裏抽調一個步兵團,加上特別第三軍的一個師,烈風人也為了雞鳴寺據點增派了一個加強大隊,這些兵力組建了一個混成集群向著雞鳴寺進發。
下午三時,雙方在雞鳴寺據點以東六公裏發生遭遇,雞鳴寺據點內槍炮聲連連,特別第一軍再次組織了一次猛烈的進攻,但是進攻沒有取得太大進展,雙方焦著在據點外圍,密集給了援軍最大的信心。
整個部隊以營為縱隊展開戰鬥隊形,沿著平原向雞鳴寺攻擊前進,進展之順利在意外,鐵勒人信心十足,但是緊接著就上演了整個戰爭期間最恐怖的一排排槍。
他們迎頭就遇上丁寧指揮的迂回部隊,足足一個軍四萬人,當雙方的前衛發生接觸的時候,丁寧命令迂回部隊立即消滅敵增援兵力,雙方在雞鳴寺以西四公裏展開會戰。
鐵勒人無從判斷敵軍的總兵力,他們士氣高揚向雞鳴寺發起進攻,而此時柳軍的主力部隊已經嚴陣以待。
將近一萬人的大方陣在視覺上給人以很大的衝擊,但問題是守在工事裏的對手有著四倍的數量優勢,以致於極少炮火掩護的敵援軍打出的兩輪齊射根本不能掀起波瀾來-雖然就這兩輪齊射造成了三百以上的傷亡。
柳軍在沉默,丁寧騎在自己的戰馬,以高高的眼光巡視著整個戰場,望著敵軍帶著震天的殺聲衝了過來,卻始終在沉默著,一直到敵軍衝到離陣地隻有三四十米的地方,最終她輕輕說了一句:“開火!”
整個陣地在沉默中爆發了,一聲呐喊,或是尖叫,讓近萬人的敵軍方陣都為之擅抖,跟著整個陣地上麵出現了無數的黑霧,整個戰場籠罩在煙霧之中。
六分鍾!在六分鍾內,柳軍打出了三輪排槍,光是第一輪排槍就打倒了一千五百人,整個聲音如同震耳欲聾的一聲巨炮聲,在敵軍的眼中,無數的火焰噴射而出,接緊著第二輪和第三輪排槍又打翻了大約一千七百人。
鐵勒人在瞬間完全崩潰,突如其來的猛擊讓敵軍的整個戰線都失去了指揮,陷入前所末有的混亂之中,而柳軍舉著上著刺刀的步槍開始對敵軍發起了突擊,隨著一聲巨吼,官兵們跳出了工事,而敵軍根本沒有抵抗的決心,在經過這麼一波打擊之後,他們開始敗退了,繼而演變成崩潰。
這個聯合集群,在當天夜裏已經在雙方的字典中都被抹去,沒有比這更加可怕的事情了,柳軍投入了十一萬人,將遠東第三軍的防線撕得七零八落,部隊被殺得片甲不留。
當晚,特別第一軍終於攻入了了雞鳴寺據點,而到了第二天的中午,整個遠東第三軍已經完全被割裂成兩塊,其主力在在獻縣被合圍。
在獻縣縣城及附近的包圍圈內可是一條大魚,遠東第三軍的軍司令部、一個師又一個步兵旅、一個騎兵團、十一個炮兵連,除此之外,烈風軍的一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大隊及其它附屬部隊也在包圍圈之內。
總共網住了一萬六千名鐵勒人,四千名烈風人,六萬名柳軍形成了一個不緊密的包圍圈,特別第一軍和其它部隊連夜發起攻擊,戰況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鐵勒人不負蠻勇之名,往往是以一個團建製在軍樂隊的軍樂聲中發起了反衝擊,軍官帶著大隊的士兵以他們所能使用的一切兵器,刺刀、槍托、拳頭甚至是身體和柳軍發起一寸一寸的爭奪,雖然往往是撞得頭碰血流,但是柳軍在全線陣地上也沒有太大進展。
為了爭奪前線的一個小據點,柳軍往往是動用幾個步兵營用極大的代價反複衝鋒才能拿下來,雙方的傷亡往往都是死傷摻重,在兩天之內柳軍死傷達五六千多人之多,攜行的所有彈藥都幾乎消耗怡盡,而鐵勒軍的損失與柳軍相當。
丁寧和庫特帕羅金都下了死命令,丁寧投入了預備隊兩萬人,希望能第一時間將三個包圍圈的敵軍殲滅,而為了救援獻縣包圍圈內的友軍,鐵勒軍士氣如虹,調集了四萬五千人參加解圍。
除此之外,庫特帕羅金向北滿方麵的鐵勒軍緊密救援,為了救出遠東第三軍,位於北滿方麵的鐵勒軍下了大本錢,他們同意再派出十萬名援軍南下。
打援的戰鬥遠較預計更為艱苦,原本按丁寧的估計,已方向鐵勒軍猛攻,烈風軍將會坐視雙方激戰到最後一刻,但是沒有預算的是,第十一軍司令愛水三郎在發現側翼遇襲之後,調集手頭能抽調的所有兵力共六十個步兵大隊計七萬人參加解圍。
有理由相信第六次河北會戰是一次極其摻重的戰鬥,雙方的激烈戰鬥持續了一個月之久,戰局演變並沒有象丁寧想象的那樣順利,誠然合圍的三股敵人除獻縣外,已經全部停止抵抗,但是其餘的兩股敵人,位於獻縣以南的烈風軍一個獨立混成旅團主力,及獻縣以東的鐵勒軍一個師殘部都沒有順利地被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