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幾個心腹大將和大臣,太子緊急召見他們商議,說道:“秦軍不死不休,這次派王翦率領四十萬大軍打算繞道趙國,前來奪取我大梁,眾愛卿有何退敵良策?”
尹輝在子梁關一戰大敗秦軍,魏王提拔他為魏國大將軍。
“上次一戰,我們還是吃虧在兵力不足,而援軍遲遲未到,導致城內被孤力被,所以,此次,必須從全國各地抽調大部分兵力,至少要在四十萬以上,來對抗南下的秦軍;而城中的兵力須再增加十萬,備足糧草,應對不時之需。”尹輝的戰略眼光還是挺有建設性的,既能抓住問題所在,又能展望未來。
太子聞言,投以尹輝讚賞的眼光,說道:“尹將軍的見解非常精辟,但是,這支部隊將駐紮在何地為好?”
“黃河北岸。”尹輝想了想說道,“駐紮在此有兩個好處,進可攻擊南下的秦軍,退可守護大梁城。”
“嗯,甚好。”太子沉吟良久,然後目光掃向站在右排最後麵的荊軻,問道,“少俠,您認為此計如何?”
荊軻趨前一步,沉吟道:“挺好的布局,幾乎無可挑剔,隻是在下總覺得秦國這次出兵似乎沒那麼簡單。”
“哦,少俠的意思是?”太子問。
荊軻沉吟道:“殿下您想,秦軍初戰失利,士兵傷亡慘烈,他們一定會吸取教訓,深思熟慮,然後才會出兵。恐怕沒那麼簡單,一句話直接繞道從趙國南下奪取大梁。”
太子直起身,背著手踱了幾步,思索良久,才道:“嗯,少俠的意思是秦軍這是在聲東擊西,擺龍門陣,引誘我們上鉤?而真正的意圖在別的地方。”
荊軻點點頭:“對。可惜情報收集有限,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
尹輝的嘴角掠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心說你這不是廢話嗎,既認為秦軍別有企圖,又說不出理由,這叫捕風捉影,無中生有,他說道:“殿下,戰場上瞬息萬變,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畏首畏尾,無論如何,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應對諸多不確定因素。末將當親自率領大軍駐守北岸,竭盡全力守護好國土,報達殿下的知遇之恩。”
“好。”太子被尹輝的一腔熱情感動的幾乎要哭出來,他緊握尹輝的雙手,仿佛將全部的希望傾注在他的身上,含淚托付道:“將軍,大魏國的前途命運就拜托您了。”
“放心吧殿下,末將還是那句話:誓與國家共存亡。”
秦國此次出兵可謂煞費苦心,下足了血本,一方麵放出虛假的消息,秦軍將從趙國南下攻取大梁,為了將戲演得真實一點,秦國也不含糊,動用二十萬軍隊來演這場大戲,大張旗鼓的兵出函穀關,前往趙國。當然這支軍隊,隻是出國旅遊,做了場秀而已。嬴政聽取了王翦的作戰策略,派王賁為主將,章邯、郭興為副將,率領四十萬主力部隊,從南邊的武關出發,繞過楚國的地界(事先買通了楚國的令尹,借道而行)從楚魏邊境直接北上突襲大梁。楚國的北方邊境離大梁非常近。王賁進入魏國境內,立即兵分三路,第一路,命令章邯率領十萬精兵先攻取子梁關,子梁關的兵力隻有五萬,而且是突然襲擊,所以魏軍被打得潰不成軍,僅僅半天時間,子梁關的守軍被全部消滅,秦軍重新控製了這個地方。王賁之所以迫不及待的要打下子梁關,是因為控製了這個地方,那麼,後勤物資運輸就有了保障,以便能和魏軍打持久戰做準備。第二路,王賁親率二十萬大軍突襲大梁城,秦軍如同偷襲趙國的邯鄲城一樣,仿佛從天而降,一夜之間,大梁城突然又被秦軍圍得密不透風。第三路軍由郭興率領餘下的十萬大軍一字長蛇陣駐紮在黃河的南岸,以鉗製北岸的魏國主力。
秦軍這次是對魏國突然襲擊,所以魏國的幾路大軍絲毫沒有防備,等他們發覺時,秦軍已經嚴陣以待。
王賁在布陣時,吸取了李信失敗的教訓,李信在布置前鋒防守的陣營上不夠嚴密,導致魏軍一衝擊就被擊垮,所以,他這次重點把防禦力量的盾牌手,長槍手,弓弩手都安置在前方,而且還架設了木製營壘,如此,可有效抵擋敵人的衝擊。
黃河北岸的魏軍駐紮了四十二萬兵力,有大將軍尹輝統領,荊軻等人也在其中。太子守在京城。
麵對突如其來的秦軍,北岸的魏軍是驚恐萬狀。大梁城中更是人心惶惶,人們覺得這個秦軍仿佛幽靈似的,粘著不放。
兩軍對峙,彼此互不侵犯,這樣過了十天,魏軍先沉不住氣。這天上午,大梁城上忽然狼煙四起,城中傳遞出軍事信號,告訴北岸的尹輝,渡過黃河攻打秦軍,而城中士兵奮力殺出,來個裏應外合夾擊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