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 匪臨城下(1 / 2)

【第080章】匪臨城下

南宋中興四將之中,嶽飛的嶽家軍是其中最強,嶽飛親衛所屬的“背嵬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

嵬音未(wei),通巍,字麵含義本是山高巍峨之意。而“背嵬軍”名稱的理解頗多:一說此嵬本指酒瓶,將帥的酒瓶必親信拿,故喻為親信。一說是皮牌。還有一說是大將帳前的驍勇之人。又說這是番語,嶽飛隻是借用了這個詞。

《雲麓漫鈔》記載:“韓、嶽兵尤精,常時於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製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嶽珂《鄂國金佗編》卷二十二《淮西辨》雲:“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又說“潁昌、朱仙,皆以是軍取勝”。

嶽飛的嶽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等十二軍。其中背嵬軍騎兵八千,步兵亦有數千。

宋高宗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撕毀和約,再次以金兀術為統帥,兵分四路大舉進犯。郾城一戰,嶽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終於大敗金兀術的精騎一萬五千人,金兀術歎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而嶽飛的奏折也稱:“殺死賊兵滿野”。

金兀術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以及十萬步兵再攻潁昌,嶽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再次大破兀術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史載此役:“殺兀術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術遁去”。

而背嵬軍最強一戰,便是朱仙鎮大捷,以五百之數破金國破十萬大軍。

這一刻,看著海洛斯老淚縱橫的麵目,趙龍突然心中湧出了萬千感慨。

沒錯,海洛斯口中呼喊的“少帥”不是別人,正是在風波亭與嶽飛一同罹難的嶽雲。

對於嶽飛和嶽雲的形象,趙龍自打幼時修習雷公捶法便在心中為他父子二人構築了觀想。不過趙龍所觀想的並不是這父子二人一身浩然正氣,頂天立地慷慨赴死的高大形象,而是他們臨陣殺敵,一往無前的無敵勇勢。不知不覺間,這人便有了神有所思,身有所感的變化,所以正當弱冠青年的趙龍手握爛銀錘,將一套雷公捶法施展開來之後,自然而然便讓海洛斯兩人從他的身上憶起了嶽雲的掠影浮想。要知道嶽雲遇害之時不過年僅二十三歲,與趙龍此身此時的年紀正好想當,至於容貌方麵,倒也不值得考量了。

且海洛斯二人又去過東方,肯定知道東方的神話怪談,自然而然的將趙龍當成了嶽雲的輪回轉世。

思及此點,趙龍暗中為早逝的嶽雲長歎一聲後,便也收了身上的氣勢,跨前兩步將海洛斯和那獨臂的黑人老頭攙起道:“二老既是嶽帥父子帳下雄兵,豈可行此大禮折刹了晚生,快快請起。”

正在嚎啕大哭的海洛斯可不跟趙龍客氣,大哭著拉住趙龍袖子,一麵前言不搭後語的解說起這些年來顛沛遭遇。趙龍抬眼一掃,發現不管是龍騎士還是廣場上原本喧嘩吵鬧的雇傭兵們,此時一個個都跟上了漿的泥塑一般,傻傻的圍攏在周圍,也知道此時不是詳聊的好時機。忙向兩人解說道:“二位,此地不便詳細談,隨我進府再做詳談可好?”

二老此時雖然情緒激動,可也是知道輕重緩急,便也點頭應允。趙龍連忙叫醒一旁呆若木雞的龍騎士們趕緊牽馬走人,當然也沒忘記將趙龍擲出的爛銀錘取回。還別說,這對爛銀錘的質地出乎趙龍的想象,不說趙龍使出雷動九天將雙錘的力道有多大,光是能夠擊毀大理石柱的衝擊力就算沒有萬斤,千斤起碼也是有的,但錘體卻是光亮如初,絲毫沒有凹陷或是掛蹭留下的痕跡。

將海洛斯二人讓入了伯爵府的小客廳後,趙龍自然是先要開誠布公的表述一二:“二位,實不相瞞,我便是趙龍。家父趙倫,本是大宋臨安府坐堂醫師,因吃了誤診官司,我父子二人不得不跨海而來。我所學這套捶法,乃是家父相熟的一位綠林豪俠傳授,傳時隻說是尋常粗淺武藝,藝成之日方才告知,此套捶法名曰雷公。”

海洛斯一聽,原本半幹的眼眶裏再次湧出熱淚,歎道:“果然不錯,官人當真是得天所眷,習成了我家少帥的武藝!我家嶽雲嶽少帥所習武藝,正是這雷公捶法。”

抹了把淚後,海洛斯便打開了話匣子,將他與嶽家軍的淵源細細說了出來。卻說這海洛斯年輕時本是海商招募的護衛,海商揚帆遠航大宋至泉州博易,卻是於紹興七年在去往膠東收購貨品時遭了金兵劫掠,商隊團滅,海洛斯萬幸逃得大難,輾轉轉回臨安後,因為沒有路費盤纏返回故鄉,便將心一橫做了傭兵。其時嶽飛正在大勢擴充操練嶽家軍備戰,四處征募馬術教習,機緣巧合之下便將海洛斯招了去,先是在嶽家軍的前鋒踏白軍做隊領,到了紹興八年又被調入背嵬軍做馬術教習,直至紹興十年五月,金國背盟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