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草木有本心(三)
這麼想著,一個叫做“神經藥劑”的詞語忽然出現在唐遠的腦海。自己來時的地球上,其實已經開始在做了啊。不過,古代中醫方麵,怎麼沒聽說有過此類的東東呢?居移氣,養移體。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地位以及日常的穿著、飲食等,都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改變其自身從內到外的形象。在二十一世紀的地球上,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常識。比如看到一個人,首先根據他皮膚的情況,可以簡單推斷出他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根據他的臉色與發澤,可以大致推斷出他的飲食情況;根據他走路時腳是以什麼樣的頻律與角度落地,可以大致推斷出他的生活地位;根據他走路時手臂的擺動形式,則可以大致推斷出他自身對於自己的認同程度。等等等等,這些綜合起來,那麼一照麵之下,這個人的出身、地位、生活形式與生活水平、性格、自身認同度、他對社會的認同度等等方麵,都會明明白白地顯現在你的麵前。
但是大家的觀念還沒有從這個簡單的小格局中提升出來,提升到這樣的一種地步——既然外在的一切都在改變著內在,那麼,是不是凡一切外物,都在時時刻刻地向周圍發散著它的影響呢?居山者莊,近水者媚,那麼一個愛好旅遊者,不同的踏足地,對他的常規人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嗜酒者神散,刑訊者氣森,那麼不同的生活經曆,對人的客觀認識方麵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模擬這各種各樣的影響?多食肉類可以克服優柔寡斷,多食魚可以減少固執,多食豆、奶可以平和情緒,多食檸檬可以減少抑鬱。這都是以生理帶動心理。既然這個道理在地球上中西已經達成共識,那麼,怎麼除了鎮定劑、興奮劑什麼的之外,就沒有什麼記憶劑、敏思劑、好強劑之類的東東出來呢?是自己以往從沒接觸過這樣的領域所以一無所知還是這樣的東東在地球上也隻是剛剛萌芽?而僅以藥物論,凡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之屬,無不各有所屬,各有所宗,各有所忌,各有所宜,也因之無不可入藥。
那麼,現在,是不是要把這種觀念傳播下去?或者讓他們建立一個,比如說,植物分類攻關研究室?事實上,目前的卡其頓要塞,在戰爭需求下,這種設想很容易得到滿足;而在卡其頓要塞的能量勢力下,這樣的研究也很容易得到成果。問題是,利害從來相關。再香的饃饃時間一長也會自然變質的。那麼,將來,這其中的果實由卡其頓享受,而其中衍生的罪惡,又由誰來承擔?誰又能承擔得起呢?這不是誰的罪的問題,而是,嗯,勉強說,這是一切生物的“原罪”吧。反正任何事情,總會出會變軌,這是自然鐵定的法律。而他唐遠,又是誰呢?他有能力倡議,但他沒能力控製——絲毫的能力都沒有。因之,這麼一算下來,他是理所當然的罪魁禍首。當然,罪不罪的問題他絲毫不會在乎,可是,問題是 一棟小土房的興與建沒有多少人會去關心,一棟小土房的倒與塌也沒有多少人會去關心,但是,如果是一棟衝天大廈的興與建、倒與塌呢?其利逾彰,其害逾巨。衝天高樓背後的陰影,有時足以吞沒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