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著有些好笑,說:“你們都擠在同一個屋子呀。”兄弟四人聽到聲音,看到朱元璋進來了,都叫了一聲皇爺爺,朱元璋隨口吟道:“兄弟相懷本一身。”朱允炆回詩道:“祖孫繼世宜同德。”朱元璋撫須點頭微笑道:“對得好,對得好,朕有此孝慈友愛的兒孫,何愁家國不穩?”
分別在洪武二十八年與洪武三十一年,秦王朱樉與晉王朱棡都相繼去世了,排行第四的朱棣成了存活的諸王中最年長的親王,朱元璋也得到密報說朱棣在北平那邊權力愈盛,兵馬益強。
在幾年內又送走兩名兒子,重重地打擊了朱元璋,他已經七十一歲,年老體弱多病,連續的喪子之痛更是加深了他的病情。他在病榻中召見了朱允炆與他的駙馬梅殷,他一手拉著梅殷的手,一手拉著朱允炆,嘶啞顫聲道:“愛婿,你是個老成忠信的人,朕的眾多女婿裏隻有你是最可靠的,朕現在臨終托孤,把這個幼主交給你來照看,你是允炆這孩子的姑父,你要替朕好好看著他,護著他,他年紀還小,性格跟他爹一樣仁弱,朕怕他就算當了皇帝也會吃虧。”
還沒說完一陣咳嗽,朱允炆與梅殷連忙拍他的後背,朱允炆泣道:“皇爺爺,你注意身子,別想太多了。”梅殷承諾道:“臣一定竭盡所能維護皇太孫殿下,陛下千萬要保重。”
朱元璋咳了一會兒之後,終於說出心底最擔心的事情了:“燕王不可不慮。”氣氛更加凝重了,朱允炆與梅殷相互交換了眼神,都心跳加速,原來皇上也意識到這個隱患了。
朱元璋親手把誓書與遺詔交到梅殷手中,咬了咬牙,下了決心般地說:“諸王強盛,太孫稚弱,勞煩你盡心輔助,如有犯上作亂,應為朕出師計罪。”梅殷頓首道:“臣領命。”
朱允炆流著淚喂了祖父喝了一口水,扶他躺下,朱元璋拉著朱允炆的手說:“乖孫兒,皇爺爺當年想削去棍子上的剌給你爹好拿在手中,可是皇爺爺卻把一支更多剌的棍子留到你的手裏,皇爺爺現在發現事情超過控製範圍了,可惜皇爺爺已經無力挽回了,乖孫兒,日後如果發生什麽大難,你要記著奉先殿的左側有一個篋,裏麵有方法可以救你。”說完,朱元璋就斷氣,朱允炆與梅殷抱屍大哭。
太監王鉞走出殿外,含淚大聲宣布:“皇上賓天了。”
就這樣,年僅二十二歲的朱允炆嗣位,成為大明皇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在朝堂上宣布道:“朕欲以建文二字來做年號,眾愛卿以為如何?”眾臣讚道:“此號甚妙,先皇的年號是洪武,開國用洪大的武功,但所謂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現在正是守成之時,要建立文治的時代了。”
公元1399年正式命名為建文元年,明朝進入了建文年代,史稱朱允炆為建文帝。朱棣上京送殯時,以叔不拜侄為由,拒不朝見建文帝,建文帝為此召見群臣商議如何應對,這時三十二歲的戶科都給事中龔泰出班奏道:“象簡朝天,燕王行君臣之禮;龍衣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
龔泰豐姿綽約,儀度秀整,思維條理清晰。分析問題,均能切中要害。群臣紛紛認同,傳到朱棣耳內,為了避免以大臣之禮朝見建文帝,他匆匆離開京城回北平。臨走的前一晚,朱棣與開國元勳劉伯溫的次子劉璟對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