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好裝後,碧悠月進入正堂。
“女兒與四弟妹為父皇表演一曲霓裳羽衣曲,女兒來彈唱,舞蹈之事就交給四弟妹來了。”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開始吧”軒轅滅的聲音略帶威嚴的說。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法曲。傳說它是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的創作。
它的內容描寫了唐玄宗響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所以中唐詩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間見到當時宮廷裏表演此曲時,舞者“不著人家俗衣服。
這讓碧悠月的心中如何不詫異,霓裳羽衣曲可是現代的舞蹈和曲子,而這卻是個架空的王朝。在這個時代,除了那首類似的‘蝶殤羽衣曲’以外,好像自己沒有跳過其它的舞蹈,而這個軒轅倩雪竟然知道霓裳羽衣曲,這讓她如何不驚訝。
她的曆史還是不錯的,記得網上和書上皆有記載,她也是看過的,霓裳羽衣曲的曆史朝代是:李隆基是唐朝中葉的一個皇帝,是曆史上有名的”風流天子“。後期李隆基為奸相楊國忠巧言蒙蔽,不理國事,但他對音樂藝術還是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李隆基酷愛音樂,在古代君王中。李隆基對音樂的研究應該是最深入最精通的,會吹拉彈奏各種樂器。
相傳,李隆基曾經夢見遊月宮時,聽到天上有仙樂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聲玄妙優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來後,對夢中的情景還記得清清楚楚。
很想把夢中的樂曲記錄下來,讓樂工演奏,讓歌女們舞蹈。他不停地想啊想啊想,想起一點就記錄下來,就連白天上朝的時候,他懷錄還揣著一支玉笛,一邊聽大臣讀奏本,一邊在下麵偷偷按玉笛上的孔笛,尋找曲調,他為了仙曲都入迷了,可是還譜不全這首曲子。十分苦惱。
有一次,李隆基來到三鄉譯,他向著遠遠的女兒山眺望,山巒起伏,煙雲繚繞。頓時產生了許多美麗的幻想。他把在夢中聽到的仙樂全想起來了。立即在譜子上記錄下來。創作了一部適合在宮廷演奏的的宮中大曲。
李隆基命令樂工排練《霓裳羽衣曲》,令愛妃楊玉環設計舞蹈,為了讓他們有個好場所排練,李隆基在宮廷中建立了一個梨園(後泛指唱戲的地方)。
楊玉環與宮人日夜趕排。終於,練好了一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在一個盛大的節日上演出。細膩優美的《霓裳羽衣曲》仙樂奏起,楊玉環帶著宮女載歌載舞,一個個宛如仙女下凡,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
但楊玉環的舞裙被梅妃踩到,使整隻舞功虧一簣。
其詩的大概意思好像是: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