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陸揚強大,而是美國人給了陸揚有了可乘之機。
科學講究的是嚴謹,越是大項目,就越需要嚴格按照“標準”模式進行工作。不同的項目,標準是不一樣的,但同一個係統或是同一撥研發人員,他們遵循的標準基本上是不變的,這樣才可以加速進度,縮短研發時間。
陸揚可以不認識編寫程序的人,但是他熟悉編寫程序的標準。
嚴謹的美國人格式化的工作作風讓陸揚找到了可乘之機。
對於主程序,陸揚根本不需要改變,他隻要修改數據庫的地址編號,這就起到翻轉“敵我關係”的目的。
簡單地說,就是把以前該讀取中國人的數據單元地址換成讀取美國人,當讀取美國人的數據單元地址換成中國人的,這樣他隻需要做一個改動就可以快速搞定。
這個動作就是將數據庫中美國人的資料全部換成中國人的。或者說,將中國人資料上的地址編碼(門牌號碼)與美國人資料上的地址號碼(門牌號碼)對換一下,其它都不變,就夠了。
張冠李戴,這麼簡單的動作,當然不需要用到一分鍾那麼那麼久遠的時間,陸揚隻需要十秒鍾就可更換完畢。而他剩餘的時間,就是在電腦數據庫中增加自己的聲音、圖像等信息資料,並且把他自己設置成為超級戰士腦海中必須遵從和遵守的最高級別“中斷”,深深地嵌進新生超級戰士的腦海裏,變成不可磨滅的烙印。
為了保險起見,陸揚在程序中反複重複這種“烙印”的刺激,並刪除了數據庫中很多沒必要的資料。比如生活自理、複雜的邏輯判斷、複雜的電子設備操作等內容。他需要的是能殺人的、能嚴格地執行自己命令的殺人機器,而是不是全能的戰士,他們越簡單,激化和指揮的成功率也就越低。
為此,在洗腦程序之中,他甚至加大了腦電腦的強度,將這些新生過去的記憶全部屏蔽或是消滅。
喬治華森的新生超級戰士包括兩種人組成,一種是從美軍士兵中選擇出來的優秀士兵,注入吞噬性的變異基因,從而全麵提高原來士兵的各方麵的能力,稱之為新生改造的超級戰士;另一種則是從胚胎中培育出來的,經過快速生長,達到超級戰士的指標,這又可以稱之為新生的超級戰士。這種過程,雖然經過多次加速,但需要的周期還是比那些改造戰士要長得多,按照喬治華森天才的聰明才智,經過多年的公關,現在他可以讓這種周期縮短到一個月裏麵。能讓新生超級戰士可以大量生產變成可能。
改造戰士的能力,和高峰期中的新生超級戰士相比,要稍遜一籌,可造性和約束性也差,但是改造戰士可以擁有大量過去的經驗,在複雜情況下,擁有的判斷能力比較強。
超級加速生長素的使用,雖然加速了他的生長速度,可是由此帶來的後果也是嚴重的。
按照喬治華森等科學家的推算,這種戰士在經過一年左右的能力高峰期後,衰老會加速,老得極快。根據計算,在十天內就會衰老死亡。於是,新生超級戰士就變成了一種固定使用周期的戰爭消費品,那種成本將是巨大的。
但是戰爭本身就是消耗戰,而且是敵我雙方戰鬥人員的消耗戰。如果有這種工業化的產品可以替代真正的戰士,那也不失是一種減少犧牲、降低死亡率、提高戰力的方法。
改造型超級戰士的壽命會遠遠超過新生超級戰士,思維和能力更加全麵,更加能完成複雜的任務,但是要求載體的素質極高,成功率也非常非常地低。
因為缺少時間,陸揚現在對新生超級戰士的改造比喬治華森的要求更進一步。相比喬治華森的超級戰士十全十美的屬性,經過陸揚改造而產生的超級戰士隻保留加強了戰鬥方麵技巧、更強的奴性以及被封閉了恐懼感覺的感知。
簡單地說,陸揚“生產、激化”的超級戰士純粹屬於戰鬥,無悲傷、無恐懼、無疼痛、無感情、無思維,但是身體素質和戰鬥技巧超級強大,形同真正意義上的“僵屍戰士”。
鍵盤在陸揚手指下輕響著。時而密集如暴雨傾盆,嘈嘈切切,讓人熱血噴張;時而如細雨敲打窗欞,舒緩婉轉,心境怡然。
一分鍾、二分鍾、三分鍾、三分十五秒、三分二十秒、三分二十一秒、三分二十二秒……
就在電子時鍾顯示三分二十六秒時,陸揚瀟灑地抬起右手脆脆地在空中打了一個響指,對郭曉、吳明、馬錦生喊道:
“程序修改完畢,初步實驗馬上進行。你們三人各帶兩人密切注意激化艙裏實驗對象的狀況。如有異動,即刻啟動毒素扼殺。”
激化艙是一個全封閉的透明艙體,上麵不僅有機械手連接頭,使得機械手可以直接伸進透明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