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崩於前而麵變色,陸揚的鎮靜帶動著周圍的高級將領,高級將領又將這種淡然傳遞給了他們手下……,這樣的傳遞不用任何語言,隻須行為臉色就足夠了。於是,慌亂的情緒很快在指揮中心受到了控製,參謀們已經能五十外麵的炮聲,靜心地根據戰場上傳遞來的萬千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篩選,並將有效的傳遞到最高指揮中心,無形中為陸揚、別羅夫和金域煥的進一步判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縱觀今天的小島的戰役,美軍采用的策略非常有針對性。盡管知道陸揚隻是個書生,並沒有任何戰爭經驗,但史丹町爾並沒有低估陸揚,而且充分估計到了陸揚對高科技武器的殺傷力,不厭其煩地幾次故布疑陣,聲東擊西。調動起島上三國聯軍左堵右補,東奔西走。就連陸揚也是手忙腳亂,幾乎上當。
突然空襲消滅防空力量——海麵挺進夾擊,牽引海軍不能顧及島上——大規模的轟炸引出傘兵強行登陸——佯攻清涼觀,吸引島上80%的軍事力量——西線挺進,將中國精銳部隊牽扯進去——北線突襲,奪下顯要位置,打開通往百花溶洞的大門,配合西線的挺進——準備會師偷襲百花溶洞。
這樣的計策,配上強大的武器裝備和參展人數,完全可以算是天衣無縫。雖然在海戰中低估了俄羅斯海軍實力,遭到了意外的損失,但並不影響後期島上的作戰效應。如果勝利,將被載入人類戰爭史的史冊,甚至被當成各國軍事軍研究的經典戰例也不為過。
但是,他還是低估了陸揚在軍事指揮上天份以及陣前那顆鐵石心腸,低估了“人民軍”的戰鬥力(中國特種兵穿著都是人民軍的軍服,開始時被認為是人民軍,到仗打起來後,才知道那實際上是中國的特種部隊)。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北線,史丹町爾在不清楚對方情況下,造成北線進攻失敗,也是必然的。但是此時島上戰場美軍依然占優,如果繼續實行原策略,步步逼近,在強大的後援支持下,拿下百花溶洞是必然的。但是,因為兩個小時的限製,鮑威爾的駕到,史丹町爾徹底喪失了美軍指揮中心的話語權,也就打亂了之前嚴密的軍事布局。不管西線、中線和東線的情況,以絕大的優勢裝備做倚仗,凶猛地直撲百花溶洞。想以局部的優勢力量,速戰速決,拿下百花溶洞,活捉陸揚。
人都說,戰場是一盤棋。棋盤上的每一顆棋子都有著它自身的價值,絕不可小視。
現在鮑威爾這招雷霆之式一出,出動所有最先進的陸地攻擊,棋路大變,棋風自然不是左右呼應、步步緊逼的穩重策略。彪悍中帶有鄙視對手、蔑視對手的氣勢。(不知道這算不算王者之氣?)
這讓陸揚即刻知道換了一個下棋的人!
如此彪悍的棋風,如此不計後果的戰術,翻遍記憶中的美軍將領的曆史和戰風,陸揚即刻鎖定了三個人——太平洋戰區司令鮑威爾,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卡菲戈林上將和美國陸軍王牌集團軍司令長官肖恩上將。
這三個人中,鮑威爾首當其衝。而且在經過聆聽鮑威爾在新八國聯軍高層軍事會議上的策略和親身體會了實際演習戰場上的演繹後,陸揚對鮑威爾這種做法實在熟悉不過了。所以已經確定了此人飛鮑威爾莫屬。
圖像恢複了,雖然敵人破壞了一些線路上的探頭,但是百花溶洞外仍舊保留下三十幾個探頭,盡管有的鏡頭太遠,看的不是非常的仔細,但是還有衛星圖像作為補充,已經足夠指揮者了解戰況了。
在觀察萬洞外敵人的勢頭和布局後,陸揚很有信心地說道:
“中國兵書上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你們別看鮑威爾的來時洶洶,但是他缺乏史丹町爾細膩和穩重,實際上毛病多多。隻要頂過敵人的兩次衝鋒,鮑威爾就會失去耐性,那時就是我們扭轉戰局大反攻的時候!”
從今天的戰鬥中,陸揚和史丹町爾拆招過式,自我提升非常快。這可是實戰的經驗,真正的血的教訓,是經過一萬次演習也得不到的。而且從史丹町爾身上,他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他現在已經可以縱觀全局,不再見招拆招了,不再局限於僅僅施展一些巧妙的戰術,也不局限於眼前的得失和危難;看得更多,看得更遠,真真地站在了總指揮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去把握戰爭的命脈。
從這一點來說,陸揚成長了。
“鮑威爾?美軍太平戰區總司令、新八國聯軍總司令?他會來親自指揮這麼小的戰鬥?”萊寧斯詫異地看向陸揚,心裏都是問號。
別羅夫對各國將領自然要比萊寧斯熟悉得多,他不等陸揚解釋,馬上點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