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了!首長,我不是小女生,大是大非還是想得清楚的。這樣吧,我陪你去宋老那裏。我是你的助理,哪有你還沒有走,我就走了的呢?”
陸揚很想拒絕她的要求,但件徐雲曼態度很堅決,僅僅猶豫了一下,馬上點頭同意了。
……
105項目是有關於核潛艇動力的改造課題,所以這裏還留下了不少幾年前的實驗設備,高階的仿真設備和計算機係統。雖然計算機速度落後了很多,單單作為設計,還是綽綽有餘的。
動力設計室分為“陸揚噴流發動機”的設計和普通核電係統的設計。後者采用現成的技術,使用了一座微型的壓水反應堆,在這裏不用設計;前者又分成動力機、冷卻係統、輔助係統、連接係統、製造工藝、性能計算和驗證、仿真實驗等等幾個小組,現在擁有設計人員近三百人。其中動力機本身就占了近一半的人。
按照陸揚的草圖,動力機分為兩組,每組兩台噴流發動機,分別布置在潛艇尾部上、下兩個麵;每台噴流發動機又分為六部分,分別為:水壓縮室、氣化室、等離子化室、混合燃料室,燃燒室和排放推進口。
之所以要使用四個推動機,是要保證水上和水下的持續運行和靈活快速的轉向。而且這麼做,縮小了發動機各部分的體積,因而大大減小了加工難度,也減少特型材料的使用,可以保證在國內快速加工完成組件。
當陸揚、徐雲曼和胡蒙走進設計室中時,這裏燈火通明,幾乎所有的設計人員都在加班。
一些人見到陸揚,隻是微微地點點頭,笑一笑,又馬上埋頭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因為少將主設計師的來臨而打亂了自己的工作程序。
這看上去沒有上下級的分界,但這是陸揚作為總設計師的第一條準則。他是這樣,其他人都是這樣。在科研上,沒有軍銜高低之分,隻有設計合理之分,錯對之分。
動力部分的設計室三天前就開始了,而且現在深化的設計大綱已經被宋雲超的團隊研究細化,分到各個設計小組,再由小組長分到各個設計人員的手中。
陸揚也不著急,靜靜地看完幾個人的設計,時不時還和他們探討一兩個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比如材料、標準件及異型元器件的選擇等等。
這樣看下去很費時間,往往一個地方都要呆上十幾分鍾,但陸揚很有耐心,因為這是開始。及時地發現問題,回味以後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兩個小時後,陸揚才來到仿真室。宋雲超和實際人就呆在這裏,研究如何造型,才能滿足陸揚的提出的技術要求。
看到陸揚進來,宋雲超停止了討論,走了過來,說道:“陸老師,小丁傳回來一部分數據,主體很不錯。但是在渦旋噴流上,數據不是很滿意。您看看這裏。”
說著,指著屏幕上繪製的模型,按照已核算的參數進行設置後,說道:“噴流“氣”流會在尾部造成渦流;在發動機進水部分,因為快速進水,會在進口產生渦流,造成無法穩定控製進水量。這樣會造成後續係統工作不穩定或者發動機不平衡運行。”
陸揚從頭看到尾,這台發動機的模型前端參照了鰩式潛艇的發動機雙V型進水控製係統設計的,原理上應該沒有問題,但在仿真機上怎麼就不能通過呢?
陸揚冥思苦想了好一陣,忽然想起噴氣式飛機的原理,靈機一動,馬上說道:
“老宋,你記得在上個世紀初,中國有項非常著名的發明——沙丘式火焰穩定器嗎?我們不妨把這個美國最先進的設計方案改成最原始的沙丘式火焰穩定器的模式。如果能有效控製水量的話,在這裏這裏加上毛細管口曲度自動調節係統,通過控製沙窩邊緣的弧度大小,就可以自動調節水流量和速度。您看如何?”
“改進型的沙丘穩定器?”宋雲超不可能不知道這個係統,這是當時中國人的驕傲,因為這個原理,中國的噴氣式戰機發展非常迅猛,在新飛機試飛中極少出現故障。全都有賴於發動機運行的可靠穩定性。“好,這是個成熟的技術!如果可行的話,我們可以讓製造飛機發動機的人參與進來,研發時間會縮短三倍不止!”
“好,那就試一下在說。”
連軸幹,這已經是科研工作者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是這樣。現在有新的方案嚐試,大家的心氣馬上提了起來,分工合作,並馬上查閱資料,修改原有設計。
現在仿真程序還不能修改,要等設計方案改過之後,有了模型才能設置。這個算法也很複雜,參數設置又多,而且新的穩定器一開始做實驗到得到的穩定曲線還要一個不短的過程,絕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陸揚隻好等待了。
但是,把飛機上的使用到水中艦艇上,這是前人根本不敢想的事情。如果這一大膽的嚐試成功,那將給中國海洋發動機帶了一場革命……(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