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章更新完畢,照例求收藏!會員點擊和推薦票!】
……………………………………………………………………
就在003號核潛艇起航之時,在遙遠的新墨西哥州中心沙漠的科迪費爾實驗中心。
這裏是美國核利用研究基地,著名的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全都從這裏從事過劃時代的研究。因此,這裏聚集了全世界許多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化學家、武器製造專家。
今天,現任研究室主任的菲茲洛朗將美國、英國和日本十幾位這各個專業的頂尖科學家聚集在這裏,研究一個困惑了他半個多月的物品——一塊鏽跡斑斑的鋼板。
這十幾位科學家無一不是各行的高手,其中:
菲茲洛朗是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在原子裂化、元素輻射上擁有極深的造詣;
中田金孫,著名金屬結構學家,光譜分析家;
吉查裏森,著名的核武學家,負責美國最新核武器的升級;
瓊森-菲利普,著名化學家,著有《物質進化論》,在放射性核子化學和量子化學領域二十年來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海倫-麗思,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微細分子化學家,主要致力原子核電子科學領域;
漢納爾,英國著名科學家,長期致力於金屬合金學的研究,三是這個行業絕對的翹楚。他所研製的稀土金屬材料,被廣泛應用於美英的各類飛機、宇航飛船及衛星、導彈機體製造上。
……
這麼多各學科大科學家聚在一起,也隻有類似與科學院年會這種活動了,但是卻菲茲洛朗邀請到這裏,大家不用想都知道,這塊鋼板一定牽涉到太多的尖端難題。
“今天請大家來這裏,是針對這塊看似很普通的鋼板。‘鋼板’這個名稱對它來說還不準確,精確地說,應該是木質化鋼板。大家請看!”菲茲洛朗指著大屏幕上,鋼板的放大的立體圖像,說道:“這塊鋼板規則長方體,其截麵邊長約為311毫米,板厚12毫米。邊緣經過手工打磨,並不平整。根據化學成分和金相結構分析,產自中國的鞍山鋼鐵公司,屬冷軋板材。這些都不足為奇,令人吃驚的是,在鋼板的板材對角線的交點上,‘生長’著一個直徑為8.027毫米的圓柱體。請大家注意,我說的是‘生長’!雖然材質和鋼板截然不同,但是他們之間的連接毫無縫隙可言。在高倍率電子顯微鏡下,他們之間的結合邊緣還有分子鏈相互滲透現象,就像生樹一樣。它類似與鈣化鐵質性物質,他的化學組合主要由矽酸鈣鹽、鉻酸驗以、氧化鐵等組成,其中含有微量的金屬釓和釹的化合物。雖然這些東西是金屬結晶體,但是經過電子攝譜儀的研究分析,其金相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詫異,而且其硬度非常低,如朽木一般。所以我稱它為‘木質化鋼板’。就這樣的物質,居然可以從經過幾十道工序冶煉的成型剛才上長出來,簡直讓我歎為觀止!我想請教大家,這塊‘木頭’他是怎麼被塞進鋼板的?”
在菲茲洛朗敘述的時候,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地聽著、看著,大屏幕上詳細地播放著鋼板的原子結構、分子層疊序列。
木質化的物質可以和鋼板這樣的物質發生無間隙的融合,這就跟一塊花崗岩石上長了一顆盛開的花樹一樣,軟的東西紮根在硬的物質之中,不僅不符合邏輯,更加有悖於科學原理。這時絕對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不是生長,那麼這個世界上,又有那個國家的技術能達到分子級別的鑲嵌呢?
還有,混亂的結晶體表現方式,有層狀、有柱狀、還有不規則狀,他們相互參雜,導致晶體的硬度大幅度下降。就像是經過了幾十萬個大氣壓脆裂過似的,但是鋼板卻玩好無損,金相結構非常正常,這是為什麼?
……
漢納爾是合金專家,他的看法與大家都不一樣。
“不應該理解為生長,合成也不是,這種技術類似生物學上的‘植入’。根據已故的德國偉大物理家佐夫斯特的研究,在202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兩種不同的物質,某種條件下,在緊密接觸了千萬年、甚至億萬年後,不同性質的原子之間、分子鏈之間會發生滲透的現象;原子核外,外層電子旋轉軌道也將發生變形。這種物質融合性在2032年的一次地球勘探岩心裏發現;二十年後,有人在實驗室裏在矽酸鹽晶體內植入石墨,經過1萬五千度的高溫和三百萬個大氣壓的壓製後,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成功模擬了這個物質擴散的過程,驗證了佐夫斯特理論的正確性。現在我們看看木質化晶體和鋼板邊緣契合度,鐵合物分子鏈和晶體分子鏈展現的正是這種現象。但是讓疑惑的是,那個著名的植入實驗後,矽酸鹽和石墨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相互間已經完全滲透,成為一種特殊混合物的結晶體。這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東西有著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