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癌細胞(1 / 2)

人類研究全息攝像技術已經有近四百年的曆史,它被人們譽為20世紀的一個奇跡。它的原理於1947年由匈牙利籍的英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加博爾發現,它和普通的攝影原理完全不同。直到10多年後,美國物理學家雷夫和於帕特倪克斯發明了激光後,全息攝影才得到實際應用。可以說,全息攝影是信息儲存和激光技術結合的產物。

全息攝影采用激光作為照明光源,並將光源發出的光分為兩束,兩束光在感光片上疊加產生幹涉,感光底片上各點的感光程度不僅隨強度也隨兩束光的位相關係而不同。所以全息攝影不僅記錄了物體上的反光強度,也記錄了位相信息。人眼直接去看這種感光的底片,隻能看到像指紋一樣的幹涉條紋,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過底片就能看到原來被拍攝物體完全相同的三維立體像。

一張全息攝影圖片即使隻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現全部景物。全息攝影可應用於工業上進行無損探傷,超聲全息,全息顯微鏡,全息攝影存儲器,全息電影和電視,衛星CCD探測等許多方麵。

到了二十一世紀,全息攝影技術廣泛應用到人體內的檢測上,激光也被超聲波、不可見射線、電腦合成技術替代,經過電腦運算,在屏幕上直接生成人眼可看懂的圖像文件。

這些曆史和原理,陸揚都知道。對此,他也沒有絲毫的興趣。

這些文件卻和他有著緊密的關係,上麵記錄的是自己的大腦結構和組成,如果不看一下,還真的有些遺憾。而且他想起了安姌剛才說自己大腦內的癌細胞已經在擴散,他更加有些不相信,非常想看看到底是不是這一回事兒?

在文件上點了一下,機器一陣運轉,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出一副人腦的立體圖像。

這時,一直穩重的張仲光也都站到了陸揚的身後,戴上他的老花鏡,看向屏幕。陸揚更是一眨不眨地看向圖像,心髒緊張地突突直跳。

這是他的大腦,但他卻像在看一張清晰的實驗結果圖像一般。

根據他獲得的醫學知識,一眼就可分辨出在大腦、小腦和腦脊液管組成的三角立體縫隙中,正卡著一個粉紅色的肉球。

肉球隻有玻璃球大小,以前幾乎是獨立的,但現在已經和大腦、小腦連成一體;另一邊,無數毛細管脈探進腦脊液管體。和三年前相比,腦瘤的體積大了一倍之多!

“這麼大了!我怎麼沒有感覺到疼痛呢?”陸揚嘴上嘀咕了一句,眼睛落在大腦和小腦表麵上遍布的星星點點的暗紅色、粉色還有黑色的斑點,“這就是癌細胞?這就是擴散?”

“這就是癌細胞,看黑色斑點還是少數,說明擴散還是處於第二階段。如果達到第三階段,那就會超過三分之二的黑斑了。”張仲光開口說道。

“第二階段?這豈不是說即使現在做腫瘤切除手術,對與大腦的複原也是無濟於事了嗎?”

“理論上是這樣,但我們還可以先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安姌這時插嘴道。

“哈哈,按照現在的情況,這麼複雜的手術,即使成功切除了腫瘤,但是腦部擴散的癌細胞也僅能通過射線殺死,這樣成功率會比較高。但是,人是可以活著了,可陸揚同誌也將被列入癡呆或半癡呆同誌係列。”陸揚淡淡地應道,就像在談論別人身上發生的事情一樣,很輕鬆。

此時,安姌被他的鎮定所感染,在生與死之時,她見多了又哭又喊的人,也見過滿臉是灰,精神一蹶不振的人。自己麵前的男孩跟自己歲數相仿,但是卻可以淡然處之。一個疑問跳入他的腦際:“支撐他生存和鎮定的是什麼?”

這時,張仲光微微一笑,說道:“那倒不會,我們可以將你放進冷凍液中,待醫學發展到可以沒有後遺症清除癌細胞時,再把你取出來清理幹淨,那樣就可以再生了。不過,你要無意識地生活一段時間了。”

冷凍技術不是21世紀六十年代的新技術,到這時已經非常成熟了,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但是成本很高,除了豪富之外,也隻有政府出資,讓特殊人才享受到這種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