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癤
癤是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擴展到皮下組織。
R?診斷要點
①致病菌大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②常見於營養不良的小兒或糖尿病患者。③癤常發生於毛囊和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頸、頭、麵部、背部、腋下、腹股溝及會陰部。④最初,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⑤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膿栓。⑥再數日後,膿栓脫落,排出膿液,炎症逐漸消失而愈。
R?治療程序
1.一般處理?改善營養不良的狀況,糖耐量減退及糖尿病患者要控製血糖。注意皮膚清潔,尤其是幼兒。
2.藥物處理?應用抗菌藥抗感染。
3.特殊治療?早期局部熱敷,外敷魚石脂軟膏。有波動者盡早切開引流。
R?處方
處方1?一般部位的癤和癤病,以下製劑可選用一種:
複方磺胺甲!唑(複方新諾明)1.0po?bid
乙酰螺旋黴素?0.2~0.4po?tid
諾氟沙星(氟呱酸,FPA)0.2po?tid
頭孢拉定?0.25po?tid
阿莫西林(阿莫仙)0.5po?bid(青黴素過敏者禁用)
處方2?合並有全身毒血症狀,可選用以下一種:
NS100ml
青黴素480萬U?ivgtt?bid(皮試)
0.2?%諾氟沙星注射液?100ml?ivgtt bid
NS100ml
頭孢唑林(先鋒黴素?Ⅴ)2.0ivgtt?bid
NS100ml
頭孢曲鬆鈉(羅氏芬)1.0ivgtt?qd
R?警示
未成熟的癤,不應任意擠壓,以免引起感染擴散。麵部,特別是所謂“危險三角區”的上唇周圍和鼻部癤,如被擠壓或挑破,感染容易沿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狀靜脈竇,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病情十分嚴重,死亡率非常高,需要積極處理和治療。
二、癰
癰是多個相鄰的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或由多個癤融合而成。
R?診斷要點
①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②多見於成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常發生在項、背等厚韌皮膚部,常形成多個“膿頭”。③局部呈稍微隆起的紫紅色浸潤區,質地堅韌,界線不清,中央部表麵有膿栓,破潰後呈蜂窩狀。④中央部組織逐漸壞死,內含有大量膿液和壞死組織。⑤容易向四周和深部發展,周圍呈浸潤性水腫,局部淋巴結腫大和疼痛。⑥多伴隨明顯的全身症狀,如畏寒、發熱、食欲不振、白細胞計數增加等。
R?治療程序和處方
1.一般處理?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有效控製血糖,及時治療癤,防止感染擴散。
2.藥物處理
(1)全身症狀不明顯時,口服抗生素治療,可參考“一、癤”的治療“處方1”。
(2)全身症狀明顯時,如畏寒、發熱、食欲不振、白細胞計數增加等,靜脈內抗生素治療,可參考“一、癤”的“處方2”。
(3)初期紅腫階段,無破潰者,表麵熱敷或理療(紅外線、超短波),亦可外敷魚石脂軟膏、紫花地丁軟膏、紅膏藥或金黃膏。
(4)已有破潰者,可用八二丹摻入傷口中,外敷太乙膏。
3.手術治療?紅腫範圍大,中央部壞死組織多,或全身症狀嚴重,應做手術治療。
(1)一般用“+”字或“++”字形切口,有時亦可作“|||”形切口。
(2)切口長度要超出炎症範圍少許,深達筋膜,盡量剪除壞死組織,傷口用紗布或碘仿紗布填塞止血。
(3)每日換藥,將紗條填入傷口內每個角落,以利引流。
(4)如創麵過大,待肉芽組織健康時,可考慮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