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執念是咒(1 / 2)

這段日子藤原仁的精神都不怎麼好,也沒去上朝。沈丹青便在府裏好好照顧他。

不理會眾人奇怪的目光,每日給他燉骨頭湯、魚湯,泡紅棗枸杞茶。

還讓木匠按她畫的圖紙做了輪椅,每日推著他在花園裏看風景,呼吸新鮮空氣。又讓石匠在花園中鋪了一條小石子路,每日讓他在上麵光腳行走按摩,還教他打起了太極。

“阿羽,這些都是唐國的技術嗎?”藤原仁看她忙前忙後,心中溫暖,覺得這些日子自己身體舒服了許多。

“是啊,唐國文明技術發達,這些都是簡單易做的。祖父大人可感覺好了些?”

“嗯。好多了,都是阿羽毛的功勞啊。”他微笑著。沈丹青看著也覺溫暖,祖父,就讓我盡微薄之力,來報答您的恩情吧。

“阿羽,你好久沒去你師傅那裏了。陰陽術不要落下了。明日祖父要去上朝,你去晴明那裏吧。”

“啊?”突然想起晴明那高深莫測、意味深長的笑,吞了一口口水。“哦,那明日便去、去吧。”

翌日,坐著牛車來到晴明宅院,進了門遠遠地看見身穿黑色朝服的博雅跟晴明坐在廊上對酌。

博雅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與以前的開懷大笑不同,倒顯得他有了幾分斯文。博雅,是快要從那段陰影中走出來了吧。

她走過去,看晴明朝她這邊看過來,小心翼翼道:“師傅,我來了。”

那人放下酒杯,淡淡地笑道:“嗯,阿羽來了。”

仿佛沒什麼不妥,她便脫了鞋子小心翼翼地到他們身邊坐下。

“博雅,這段時間還好嗎?”

“嗯,我沒事了。淩羽放心吧。晴明說慧空正在履行他對千月的諾言,那樣我心裏也好受多了。”

“師傅,慧空也算是大徹大悟了吧。”

“嗯。對於慧空來說,之前為了自己的名利不顧千月的死活,這是一種虛偽。把自己包裹成團,嚴嚴實實。表麵卻依舊風華,本質裏,卻腐爛得一塌糊塗。當他這種想要在人前繼續保持自己那高尚情操想法出現時,他便是中了一種咒。隨著這種想法愈來愈甚,他中的咒也越來越重。而對千月來說,歲月久遠,生活的磨礪,使得她的痛苦也麻木遲鈍,在歲月中漸漸流逝,不再敏銳。於是,她原諒的慧空。慧空懺悔才能真正從咒中解脫。”

“晴明,你又將簡單的事說得複雜了。”博雅微笑著看他。

“哈哈。”

“師傅這話說得好玄,所謂咒其實是一種執念嗎?”她還是第一次聽晴明說起咒的因緣。

“嗯。有時候是,有時候不是。”

呃,這不是說了當白說嗎?

“其實在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都難免會陷入這種‘咒’中,甚至‘沙塵’加身,如若喜歡‘沙塵’這件外套,一直披掛著,那麼就永遠走不出‘咒’,唯有把‘沙塵’抖落在地,踩上去,才能走得出去,繼續前行。世間之事既複雜又簡單,你自己簡單,世界就簡單。想要活得光輝就要承受痛苦,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或多麵性,對和錯有時候真難以說清,你自己喜歡的,很可能正是別人所厭惡和唾棄的。”

“幸福完全取決於心態。成年累月的光鮮生活,不一定帶來心靈的舒暢。在應付和虛偽間,最終造成的也許是越來越空虛的心靈,最終造成一幕幕人生的悲劇,遠不如平淡如水和肆意逍遙。”她突然心中有感。

“你們兩師徒又在說大道理了。”博雅撓撓腦袋,終於露出了憨厚疑惑的表情。

“哈哈,博雅,忘記過去,珍惜現在是多麼美好的事情,不是嗎?來,喝一杯。”晴明給他斟上一杯酒。

博雅終於有所釋懷。

三人喝著美酒吃著美食,說得不亦樂乎。

“話說三國時期,吳國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中嫉妒。有一日,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可好?’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日可好?’諸葛亮說∶‘隻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敢與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暗自高興,馬上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又擺好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於是他喝了幾杯酒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