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入平安(1 / 2)

在這段時間裏,沈丹青驚奇地發現,自己居然能聽懂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開始沈丹青以為是因為當初選了日語作為自己的第二外語,後來卻發現自己不是這樣,畢竟學習三十多個學時的語言隻能學個皮毛。思慮一陣子,想到大約是這身體的父親從小應是用日語和她溝通,自己占據了她的身體,也繼承了她的一些記憶。

沈丹青本也是個愛說愛笑之人,這段時間裏和使者、侍女相處地倒很開心,長路漫漫,倒也不悶,他們也告訴沈丹青很多事情。沈丹青知道了這具身體的祖父是倭國現任右大臣藤原仁,右大臣是太政官的長官,與太政大臣及左大臣合稱為“三公”,相當於中國古代的“相國”又稱為右府、右相國;父親是藤原仁的小兒子藤原明浩,排行第四,從小無心於權利,熱衷於學習中國文化,遂跟著遣唐使去了中土;藤原明浩在信裏提到,女兒取名叫藤原淩羽,他希望女兒有一天能如飛鳥一樣展翅高飛,騰空飛萬裏,帶著自己的夢想,回到祖國。大約這位父親在妻子死後,心思心傷,再加上唐國滅亡,在亂世中生存艱難,苟延殘喘,回不了祖國,隻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女兒身上。每想到此,沈丹青都長歎一口氣,眼前似乎出現了一個臉色蒼白,頭發蓬亂的青年人,站在城頭牆上東望故鄉卻不得歸的情景,心底竟然也生起一股悲涼,這難道是這具身體的原主人還殘留的感受嗎?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

霜鬢明朝又一年。

藤原淩羽的父親,就是這樣悲傷地過自己短暫一生的嗎?

船行了十多日,目之所及,已不見海岸。看著寬闊的大海,沈丹青不由地想到了遣唐使的故事。當年的日本人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派遣大量的使者、官員、留學生去唐朝。然而,最終能成功抵達長安的,不足四分之一。其他的人都遭遇了巨浪,船身破裂,葬身魚腹。最為有名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在唐三十七年後,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幾十年,功勳卓著,家有尚有年邁高堂,便任命他為唐朝回聘日本使節,回歸祖國。但命運卻跟他開了個玩笑,船在途中遇到了風暴,阿仲麻呂所乘的船觸礁,不能繼續航行,當時也無法與其他船隻聯係,被風暴吹到越南的驩州海岸。登陸後,不料全船一百七十餘人,絕大多數慘遭當地土人殺害,幸存者隻有仲麻呂和藤原清河等十餘人。公元755年6月,他們曆盡艱險,終於再入長安。可見,當時的日本人為了發展自己的國家,辭別父母親友,遠離故土,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怕,這是怎麼樣的勇氣。自己此去,也算是離別了故土吧,沈丹青忍不住向著西邊忘了一眼,但那裏卻再也沒有自己的親人。天海一色,無邊無垠,大有穿越人在天涯之感。

正想著,突然,船身一晃,一個高過船頭的浪打過來,沈丹青險些跌倒。使者急急地跑了出來,對著沈丹青喊道:“小姐,快過來,船觸礁了!”一把把沈丹青拉到艙內。使者是現右大臣下屬將軍,叫明孝,曾受過右大臣很多恩惠,知道小姐還流落在唐國時,他向右大臣請願發誓一定要找到小姐,不然絕不回府,最後,他幸不辱命,從唐國帶回了小姐。眼看不日便要回到祖國了,又遇上了這樣的事。

不容沈丹青說話,幾名侍女拿出數條綢緞和長條的小木板,快速地將木板綁到沈丹青的腰部,腿部,肘部。明孝又拿出一個羊皮信封,將一封書信塞了進去,吩咐侍女將信封縫到沈丹青的袖內。

“明孝將軍,船怎麼樣了?”沈丹青看著他們著急的模樣,知道情況不妙,問道。

“小姐,船已漏水,無法修補,屬下不能保您平安到達京都了,還請小姐保重,願天照大禦神保佑小姐能夠逢凶化吉,回歸藤原家。”明孝一下子跪在地上,船上所有人都跟著他跪了下來。

沈丹青突然有種不好的預感,隻聽得明孝大吼一聲,“走!”。

“不要!”還沒等她反應過來,所有人迅速跑出艙外,齊齊跳入了海中,翻起層層浪花,便再沒了蹤影。

陽光照在海麵上,波光粼粼,依舊平靜。沈丹青一下子癱倒在船頭,淚水奔湧而出,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赤膽忠心的古人,既是震撼,又是悲傷。

船突然又斜了了一下,沈丹青急忙跑到船艙。由於船上隻剩下她一人,漏水的速度明顯減慢了。沈丹青拿起一個小木桶,拚命往外舀水,最終實在是筋疲力盡,靠著艙壁,看著汩汩冒著的海水,嘴角泛出一絲苦笑,自己到這裏來是為了經曆一次海劫嗎?這也算是一種修行?或許死了之後便可以回家再見到爺爺了吧。又想起平日裏明孝,侍女們待自己無微不至的好,幾乎把他們當做了自己的家人,不知不覺,眼淚又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