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村裏有個叫張大柱的莊稼漢,為人忠厚老實,又肯出力氣,家裏日子過得還挺不錯。
張大柱娶妻王氏,小兩口恩恩愛愛,形影不離。美中不足的是,結婚都五年了,王氏的肚子還沒有一點動靜。小兩口急呀,整天燒香拜佛,求神禱告,企盼能生個一男半女。
一天,張大柱從地裏幹活回來,見村口圍了一群人,嘰嘰喳喳地議論著什麼。張大柱好奇,也湊了過去。隻見一個身著長袍、手拿拂塵、年約五旬的道士,正在口若懸河地說著什麼。旁邊豎著一塊木牌,上寫:“鐵口神算,一卦千金,不準分文不要。”
張大柱心想:自己結婚五年了還沒有孩子,何不算上一卦問問吉凶?想到這裏,他分開眾人,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說:“道長,我想算一卦。”
道士上下打量了張大柱一番,說:“請講。”
張大柱問:“道長,我結婚五年了,為什麼還沒有孩子?”
道士微微一笑,說:“貧道已算出,你命中無子。”
張大柱一聽,大吃一驚,忙問:“道長,可有破解之法?”
道士說:“你明日到南山上去,看到什麼就撿什麼,撿到什麼就是什麼。切記,切記!”說完,拂塵一揮,飄然而去。
張大柱回到家裏,把道士的話對妻子王氏說了一遍。王氏聽後,半信半疑地說:“柱子哥,南山離咱家幾十裏路,山那麼大,咱撿什麼呀?”
張大柱說:“咱不管撿什麼,到了山上,看到什麼就撿什麼,撿到什麼就是什麼。”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張大柱和王氏就起床了。兩人胡亂吃了點飯,就匆匆向南山趕去。他們跋山涉水,來到南山已是晌午時分。兩人顧不得休息,就在山上找了起來。找呀找呀,一直找到太陽落山,也沒有找到什麼特別的東西。兩人累得筋疲力盡,隻好失望而歸。
走呀走呀,當他們走到半山腰時,忽然發現路邊有一棵人參,綠油油的葉子,紅撲撲的果實,在微風中搖曳。王氏眼睛一亮,驚喜地說:“柱子哥,咱把這棵人參挖走吧。”
張大柱搖搖頭說:“咱是來撿東西的,怎能挖人家的東西呢?”
王氏說:“道長說了,咱看到什麼就撿什麼,撿到什麼就是什麼。咱就把這棵人參撿走吧。”
張大柱一聽,覺得妻子說得有理,就彎腰把人參挖了出來,用衣服包著拿回了家。
回到家裏,張大柱找來一個花盆,把人參栽了進去,放在窗台上,每天澆水施肥,精心管理。過了一段時間,人參竟長得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一天夜裏,張大柱和王氏正在睡覺,忽然聽到有人說話:“大柱哥,大柱哥,快開門呀,我來給你們送孩子來了。”
張大柱一骨碌爬起來,點亮油燈,開門一看,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長得眉清目秀,十分漂亮。張大柱不認識,忙問:“你是誰呀?”
姑娘說:“大柱哥,你不認識我,我可認識你呀。我叫人參娃娃,是南山老人派我來給你們送孩子來的。”說完,一閃身就不見了。
張大柱回到屋裏,對王氏說:“剛才南山老人派一個人參娃娃來咱家,說是給咱送孩子來了。”
王氏一聽,高興地說:“太好了,咱快睡吧,說不定明早就有了孩子呢。”
兩人上床躺下,不大工夫就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王氏就覺得肚子疼痛難忍。她急忙叫醒張大柱:“柱子哥,快起來,我肚子疼得要命。”
張大柱一聽,一骨碌爬起來,說:“你等著,我去叫接生婆。”說完,一溜煙跑了出去。
工夫不大,接生婆來了。經過一番折騰,孩子終於生下來了。接生婆抱起孩子一看,不禁大吃一驚:隻見這孩子白白胖胖,十分可愛,可渾身上下長滿了毛,活像一隻小白猴。接生婆嚇得“啊”的一聲,把孩子扔在了地上。
王氏一聽孩子被摔在地上,忙說:“快抱起來,快抱起來!”
接生婆抱起孩子,走到王氏跟前,說:“大嫂,這孩子我不能接,你還是另請高明吧。”說完,放下孩子,轉身就走。
張大柱一把拉住接生婆,說:“我的孩子好好的,你為什麼不接?”
接生婆說:“你的孩子好好的?你好好看看吧。”
張大柱接過孩子一看,也不禁大吃一驚:隻見這孩子渾身上下長毛白毛,活脫脫的一隻白毛猴子。張大柱和王氏雖然心中有些怪異,但畢竟是自己期盼已久的孩子,便決定好好將他撫養長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身上的白毛越來越長,也越來越濃密。同時,他展現出了一些超乎常人的能力,比如能夠輕鬆攀爬樹木,行動異常敏捷。
某天,孩子突然失蹤了。張大柱和王氏四處尋找無果,憂心忡忡。幾天後的夜晚,王氏夢見了那個神秘的道人,告訴她孩子屬於山林,他已經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園。
最終,張大柱和王氏接受了這個事實。他們明白了命運的安排,也領悟到那句話: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