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東京保衛戰 (1)(3 / 3)

聽到這個價格,李綱怒不可遏。這不是在和談,更不是出價,是在赤裸裸的調戲,半點誠意都沒有!他說,金人所需金銀,竭天下之財也難以滿足,何況都城一地,怎樣籌集?北方三鎮是國家屏蔽,割讓出去後從此沒有門戶,金軍能隨意入侵,拿什麼奢望平安?至於人質,宰相可以去,親王不能給,給了之後從此受製於人,再沒有翻身的機會。

那麼,硬挺嗎?

也不是,李綱是冷靜的,他給出了可行的答案——金軍在漫天要價,我們去就地還錢。派出一批功底深厚業務精良的官痞子,由他們去一點點地磨金國使團,目標不是把價壓下去,而是把時間耗下去。現在宋朝各地的勤王部隊都在快速趕往京城,隻要爭取到時間,那麼到時或打或和,都在宋朝的掌握之內。

畢竟金軍是孤軍深入,我們有百年經營的城牆!何況金兵等不起,他們在初九那天,甚至想連夜和談,懂嗎,他們比咱們更害怕。

李綱的話換來了暴風驟雨一般的譏諷、怨恨、咒罵,宋朝的宰執高官們全體沸騰了,李綱是在危害大家的生命,這麼搞誰都活不了!

這些人以李邦彥為首,他說出了宋朝官方的心聲:“都城破在旦夕,腦袋都尚且難保,還說什麼三鎮。至於金帛之數,不必計較,照數付給便是。”

之後,他們全體擁到了李綱的麵前,在整整兩個時辰裏對李綱狂轟濫炸,一定要李綱認識到他思想深處的錯誤,你要和我們一樣,敢於投降,樂於投降,要什麼給什麼,隻要留下一條命,那麼幸福腐爛的上層生活還是有可能繼續的!

李綱實在太累了,這幾天裏他和首相打、和金軍打,這時又被整個宰執集團圍攻,沒日沒夜地熬下來,他終於控製不住情緒,說了句早就該說的話。

“陛下,你拿主意,要是聽他們的,我辭職離朝。”

瞬間全安靜了,趙桓急忙表態,“愛卿怎麼可以走呢?議和的事可以慢慢商量,你很累了,先下去休息,城防的事還等著你呢。”

李綱下殿去了,他剛走,宰執們立即擠在一起寫好了誓書,上麵什麼都答應,直接管金國的完顏吳乞買叫了“伯父”,全稱是“伯大金皇帝”。

宋朝的使團由少宰張邦昌帶隊,順便作為“親王、宰相”各一人裏的宰相留在金營當人質。張邦昌,字子能,永靜軍東光(今河北東光縣大龍灣)人,進士出身,曆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

看資曆,他是一直盤踞在上層的頂級高官;看實際,卻是宋朝的一個頂級衰人,衰的過程遍布他的一生;看以往,他這樣一位老資格的宰執人員,卻在曆史長河裏找不到一點足跡,他毫無主見身無鋼骨,一直躲在六賊的陰影裏過自己的私密小日子;看眼下,宋朝宰執一大堆,偏偏是他被扔了出來去當人質,有死無活沒光榮全屈辱的行當,可見他平時在幹部隊伍裏的分量。

而這,還不是未來,在不遠的將來,有更大的屈辱無奈在等著他,他的衰,空前絕後,縱觀宋史三百餘年,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都僅此一份。

這時,他親自帶隊,把自己運到了金軍的營地裏。

宰相有了,親王那一份卻很不好選。首先是徽宗趙佶的子孫隊伍過於龐大了,他在十八歲時結婚,這時四十五歲,二十七年的時光裏,一共生了三十一個兒子和三十四個女兒。很多吧,其實這還是他的愛好太多了,沒有認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