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延禧立即怒了,他不由分說殺了文妃、文妃大姐、姐夫,隻留了晉王一條命,並派人去前線召回耶律餘覩……耶律餘覩蒙了,他招誰惹誰了,正給國家賣命呢,突然間國家要他的命,這都是為什麼?當他清醒過來之後,留下的路隻剩下了兩條:等死,或跑路。
跑到哪兒去?身負如此冤屈,還要躲藏一世嗎?耶律餘覩一怒之下決定投降金國,借金兵的力量來複仇。就這樣,完顏阿骨打憑空撿到了寶貝。
清朝是傾全國之力,打贏鬆山之戰後才抓到的洪承疇,從此得到了明朝的活地圖,進關後無往不勝。而金國人是毫不費力,由蕭奉先倒貼一樣地撿到了耶律餘覩。
耶律餘覩滿腔怨毒,積極工作,上崗沒幾天就拿下了遼上京,接著在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的正月裏攻破遼中京,速度之快,讓完顏阿骨打都不敢置信。原來朕最好的將軍居然是遼國人。
耶律延禧慌了,遼中京剛被威脅時,他就徹底南逃,逃到了燕雲十六州。接到遼中京陷落的消息之後,沒等金軍殺過來,他立即起身奔向鴛鴦泊(今河北張北西北)。他覺得那兒是塊野地,是他平時打獵的地方,一來熟,二來遠,金國人應該不會再追了。
他低估了耶律餘覩的憤怒,耶律餘覩腳前腳後就追來了,而且還帶來了一個超猛的金將完顏婁室。完顏婁室的地位相當於遼國的耶律休哥,起兵以來號稱“常勝”,是金國的軍中之膽。他隻是缺了一份完顏阿骨打直係親屬的血脈,不然粘罕、兀術之流都隻是他的小跟班。
如此殺星蒞臨,換誰都會想著怎樣逃跑吧。蕭奉先不,他的大腦結構肯定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居然找到了一條全新的解決辦法。下麵是他和耶律延禧的對話。
蕭奉先:“陛下,追兵又近了。”
耶律延禧:“……※#!
÷$難道我不知道?!”
蕭奉先:“您知道耶律餘覩為什麼窮追不舍嗎?”
耶律延禧:“……※#!
‰※這個不知道。”
蕭奉先:“這是因為我們中間還有晉王,他是耶律餘覩內侄,耶律餘覩叛亂之心不死,他是想奪回晉王,另立遼帝,隻有這樣他才會罷兵。”
耶律延禧呆滯。
蕭奉先:“同理,隻有殺了晉王,斷了耶律餘覩的希望,他才會罷兵!”
耶律延禧暴怒,“真的這樣嗎?全天下人都知道,朕為了遼國什麼都可以舍棄。為了救國,為了救民……殺晉王!”
晉王就這樣死了。
以上,就是遼史裏赫赫有名的“為國殺子”事件。這件事從構思到發展到結局,無一不是遼國滅亡的濃縮版,耶律延禧和蕭奉先緊密配合,真正做到了隻要你敢挖坑我就敢跳,隻要你敢跳,我就敢再挖坑的良性循環。
晉王死了,蕭奉先的外甥秦王耶律能終於爬上了遼國皇儲的第一順位,可這有什麼用呢,悲憤的耶律餘覩有了更大的動力,他無視鴛鴦泊的複雜地形,率軍殺了過來,發誓要為兩位大姨子、一位連襟、一位外甥報仇。
好玩的是,直到這時,耶律延禧仍然沒回過味來,他帶著蕭奉先、耶律能、兩千多匹駿馬馱著的金銀珠寶繼續跑路,下一站是遼西京(今山西大同)。他跑,耶律餘覩繼續追,隻要他追,耶律延禧就繼續跑。這是上演了無數次的主旋律了,金國人簡直是追著耶律延禧跑,跑過哪兒,哪片疆土就到手。
自古以來改朝換代,從來沒有這麼輕鬆、荒誕、愉快的。
遼西京也不是終點站,耶律延禧跑到這兒仍然不放心,他想了想,又一次離開城市跑進了森林,這次夠狠,選的地點是夾山(今內蒙古武川西南)。這是一片真正的原始森林了,以女真人的原始程度也不敢孤軍深入。追擊終於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