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月子病不用怕(3 / 3)

便血

排便時常在糞便表麵或便紙上見有少量新鮮血跡,或滴鮮血。大出血少見。

肛門瘙癢

由於裂口潰瘍麵或皮下瘺管的分泌物,或肛門腺體流出的分泌物,刺激肛緣皮膚引起肛門濕疹和肛門搔癢。自覺肛門常潮濕不爽,並可使皮膚伴有表淺裂口或皮損。

全身症狀

劇烈的疼痛可加重患者精神負擔,並影響休息,引起神經衰弱。有的病人會因恐懼排便,有意減少進食量,久而久之,可引起輕度貧血和營養不良。女性可出現月經不調,腰、骶部疼痛。肛裂感染期可有發熱、腫痛和流膿血等。

如何預防產後肛裂

產後便秘、肛裂是新媽媽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往往給新媽媽帶來許多難言的痛苦。所以對於肛裂,還是以預防為主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讓新媽媽免受肛裂之苦。

有人認為早餐後20分鍾或晨起後是排便最佳時間。排便時間須相對固定,從而有助於形成定時排便和條件反射,使排便容易。

調節飲食結構,新媽媽在食雞、魚、肉、蛋等高蛋白質食物基礎上,合理搭配一些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如粗糧、新鮮蔬菜。適當選食“土豆”、“紅薯”等,也有利於大便通暢。多喝些水,吃植物油,能直接潤腸,後者在腸道中分解的脂肪酸也有刺激腸蠕動作用,利於排便。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推薦食療方

芝麻醬拌菠菜

菠菜500克煮熟,芝麻醬50克,醬油、鹽、薑末、味精適量,涼拌吃。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可減輕排便肛門疼痛。

肉蓯蓉燉豬肉

肉蓯蓉200克、豬肉500克、茴香、花椒、生薑、醬油適量,慢火燉爛,分幾次服用。肉蓯蓉味鮮美,燉肉後可同肉一起食用,對習慣性便秘有補虛通便作用,可減輕肛裂患者排便時肛門疼痛症狀。

產後肛裂如何保健

一直以來,飲水療法是防止便秘最有效而廉價的方法。按成年人的生理需要,每天攝入的液體量應達到2000~3000毫升,這在秋季氣候幹燥時顯得格外重要。飲用的可以是白開水、淡鹽水、蜂蜜衝水和飯前飯後的湯水。不宜過多飲用濃茶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因茶葉中的鞣酸可以收斂澀大便,而咖啡因則有利尿、加速水分丟失的作用。

擴肛保健法

用右手指塗上適量具有潤滑作用的痔瘡膏或抗生素膏,先在肛周輕輕按揉1分鍾左右,然後將示指緩緩伸入肛門內約2個指節,將伸入肛內的示指向前後左右四個方向擴肛,持續3分鍾,對有裂口及內括約肌疤痕纖維處要適當加壓用力,有利於內括約肌鬆懈。擴肛後,再在肛管口塗適量痔瘡藥膏。

發生便秘,可服蜂蜜、麻仁丸以利潤腸通便,每次排便前於肛門內擠入開塞露再排便。適當吃梨、慈菇、香蕉以增強腸道水分。肛裂者可在便後用溫水坐浴15~20分鍾,在肛裂處塗九華膏等收斂消炎藥。排便時注意用力不要過猛、手紙應柔軟,以免擦傷肛門皮膚。必要時可手術治療。

產後不幹體力活

新媽媽在產褥期應注意衛生,不要參加重體力勞動。妊娠期應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生育時要注意保護會陰,不要撕裂會陰及肛門。

便後坐浴

排便後最好用溫水坐浴15~20分鍾,一般無需加任何藥物。如有肛裂感跡象,則可加如適量的潔爾陰或痔痛一洗消或高錳酸鉀。

肛裂經久不愈,或疼痛難以忍受時,可到醫院用0.5%普魯卡因溶液10毫升在肛門基底作封閉注射,鎮痛效果較好。就也可在局麻下行肛裂切除術。

05 乳腺炎:專愛欺負產後新媽媽

乳腺炎,又稱做“奶瘡”,是月子很容易發生的疾病,尤其是對於第一次分娩的新媽媽來說,風險更大。由於初新媽媽的乳頭皮膚抵抗力較弱,容易在嬰兒的吸吮下造成損傷,使乳汁淤積,細菌侵入,迅速繁殖而導致本病。如果得不到及時適當額治療,會形成奶瘺和膿腫,經久不愈。這個時候還能不能給孩子喂奶?應該怎樣應對?

新媽媽當心乳腺炎來襲

乳腺炎是初新媽媽常見的一種病症,輕者不能給嬰兒正常喂奶,重者則要手術治療。但能及早預防或發現後及時治療,可避免或減輕病症。

乳腺炎是哺乳女性常見的狀況,約有1/5的哺乳媽媽在產後半年內曾發生乳腺炎。女性感染乳腺炎主要有兩方麵原因:

1.乳汁淤積。乳汁是理想的培養基,乳汁淤積將更有利於入侵細菌的繁殖生長。而導致乳汁淤積的原因主要有乳頭發育不好(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乳汁分泌過多或嬰兒吸乳少;哺乳姿勢不正確;乳腺管不通暢的情況等。

2.細菌侵入。細菌常由乳頭處入侵,乳頭破損或皸裂,使細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徑。嬰兒口含乳頭睡覺或嬰兒患有口腔炎而吸乳時,細菌可直接侵入乳腺管,上行至腺小葉而致感染。

感染乳腺炎原因

乳頭內陷

乳腺炎多發生在乳頭內陷的人,由於乳頭內陷,勢必在乳頭上有四五對乳腺導管不通或通暢不好,致使乳腺管內分泌的大量乳汁吸不出來,產生積乳,新媽媽自覺乳房脹疼,經過3~4天仍排不出、乳汁開始發酵,對乳腺管產生炎性刺激,出現很硬的腫塊,有自覺痛和壓痛,這就是積乳性乳腺炎。

乳頭衛生不良

細菌入侵是導致急性乳腺炎的關鍵因素。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細菌是無處不在的,尤其在我們的雙手、口腔、體表皮膚和衣物上,都存在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致病性細菌。

對於急性乳腺炎而言,這些致病菌入侵的主要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條:乳頭皮膚破損或皸裂,致病菌經破損的乳頭皮膚入侵,導致急性感染;嬰兒口含乳頭睡覺,其口腔內的細菌侵入乳腺管,並沿腺管上行,在乳汁淤積處大量繁殖;衣物不潔,沾染在衣物上的致病菌可侵入乳腺管;身體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病灶,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細菌經血液循環至乳房。

乳暈裂和乳頭裂

這兩種裂發生以後常常有黃水滲出,發現後應該立即用高錳酸鉀水在哺乳前後洗浴乳頭,否則,會很快發展成乳腺炎。如果滲出的黃水很多或有膿性分泌物,要停止哺乳,不然會損害嬰兒健康。

乳腺炎患者起初會感覺到乳房疼痛,局部出現硬塊、脹痛。隨著病情發展,還可能出現怕冷、寒顫、體溫一下子升高,有時可至39℃以上,脈搏加快。一般情況下,隻有一側的乳房出現發炎的症狀。患病的乳房疼得不能按,局部皮膚發燙、紅腫,並有硬塊。同一側的腋窩處淋巴結腫大,按壓有疼痛感。如果到醫院查血常規會顯示白細胞數量明顯增高了。

當然,急性乳腺炎的症狀會因人而異,有不同的表現。正在服用抗菌藥物的媽媽,局部發炎的症狀可能被掩蓋。如果得不到及時地處理和治療,患病的乳房很可能會化膿,甚至內部組織受到破壞,嚴重的會發生乳瘺。淺表的膿腫常可穿破皮膚,形成潰爛或乳汁自創口處溢出而形成乳漏。較深部的膿腫,可穿過乳房和胸大肌間的脂肪,形成乳房後位膿腫,嚴重者可發生膿毒敗血症。

新媽媽如何預防乳腺炎

1.注意孩子含乳方式是否正確:吸吮姿勢不正確,奶水不易排空。

2.在妊娠後期,要經常用溫水或用75%乙醇擦洗乳房、乳頭每2~3天1次,尤其是初產孕婦要養成習慣,以增加乳頭皮膚的抵抗力。

3.每次喂奶時要使奶汁完全吸空,如嬰兒吸吮力不夠,不能吸空時,可用吸奶器或用手將乳汁擠出,不使乳汁鬱結在乳房內。

4.如發生乳汗汁鬱結,可局部熱敷或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用手從乳房四周向乳頭方向輕輕按摩。

5.若乳頭皸裂,可塗魚肝油鉍劑、蓖麻油鉍劑,喂奶前則要將藥的擦淨。皸裂嚴重時需暫停喂奶,用手將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將奶吸出,傷口愈合後再喂奶。

6.如果切開排膿後傷口內有乳汁流出,影響傷口愈合,可服藥、打針退奶。

7.避免高鹽高油食物:高鹽高油的食物會使奶水濃稠,更加不易排出,媽媽可以多食用含大豆卵磷脂的食物,有助於奶水的排出。

8.如果在局部或一側乳房內已出現乳汁淤積,應該盡快通過熱敷或手法按摩等措施,及時疏通乳管。

具體方法為:將一塊幹淨毛巾浸入溫開水中,把毛巾擰幹後立即敷於乳汁淤積的部位,每次熱敷20~30分鍾。

敷後再在乳房上塗少量的潤滑劑,用手指從乳房周圍向乳頭方向輕輕按壓,同時輕提乳頭,這樣每次反複按摩10分鍾左右。

警惕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有時症狀不明顯會延誤診斷。當哺乳女性感到發冷,發熱,全身不適,乳房局部紅腫疼痛時,應及時就診。早期如用冷敷治療炎症塊不消失,可行熱敷促使其吸收,使乳汁暢通,並用抗菌素治療。

有乳頭內陷的孕婦,應該用手指擠捏、提拉乳頭,加以矯正。也可試用一枚核桃劈成兩半,去盡肉,將邊緣磨光,分別扣在兩側乳頭上,再用繃帶繃緊,使乳頭綻露在核桃殼內,促使乳頭脫出。

當乳房腫脹到一個程度時,乳頭會變得扁平,孩子不容易含住,因為孩子吸吮少,當母乳沒有被順利排出時,媽媽的乳腺累積了太多母乳,就會造成病理性腫脹(乳腺炎等)。

這時除了哺乳外,還需要抗生素等額外協助。

患病的乳房應暫停哺乳,但要按時把奶水擠出,每天7~8次,每次均應盡量將乳汁排空,這是治療早期急性乳腺炎,防止形成膿腫最有效的措施。必要時可由有經驗的長輩或是醫護人員幫助擠奶。

產後得了乳腺炎怎麼吃

新媽媽要想堅持用母乳喂養孩子,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急性乳腺炎就是其中之一。

孩子的“糧庫”出了問題,新媽媽該怎麼辦?停奶?吃藥?還是動手術?這些對孩子的健康會不會產生影響?

乳腺炎是產後最普遍的乳腺感染性疾患,一般發生在產後3~4周左右,多由於革蘭陽性需氧菌感染所致,以及產後飲食不當,因內熱而引起的。

因此發生乳腺炎應立即用抗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對減少膿腫形成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有膿腫形成,要立即切開引流。此外還應注意飲食調理,除用藥物治療外應輔以食物治療。可根據發病期不同采取不同食療方法。

急性乳腺炎有3個發病階段,不同的階段表現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因此,應該了解其發病中的各個階段。

急性乳腺炎初起階段

初起常有乳頭皸裂,哺乳時感覺乳頭刺痛,伴有乳汁鬱積不暢或結塊,有時可有一二個乳管阻塞不通。

繼而乳房局部腫脹疼痛,結塊或有或無,伴有壓痛,皮色不紅或微紅,皮膚不熱或微熱。

全身症狀不明顯,或伴有惡寒發熱,胸悶頭痛,煩躁容易發脾氣,食欲不振。

推薦食譜

石膏瀉熱粥

原料:生石膏100克,金銀花30克,橘皮15克,全瓜萎30克,粳米100克。

製作:先將生石膏、金銀花、橘皮、瓜萎入砂鍋煎煮,沸後倒出藥液,共煎煮兩次。然後將藥液合並,加入粳米煮粥,熟爛即好。每天3次,每次食1小碗。

功效:此粥清熱瀉火,行氣引經,散結消腫,和胃除煩,可以幫助患者清瀉體內積熱,消除炎症,疏通乳管,散結化痰,又不傷胃。是新媽媽治乳腺炎之佳食。

木耳羹

原料:銀耳20克,黑木耳20克,連翹20克,青皮10克,鮮馬齒莧30克,通草3克。

製作:先把連翹、青皮、馬齒莧、通草煎汁,取藥液750毫升,待用。把銀耳、木耳泡發,洗淨後放入砂鍋,用藥汁煎煮,大火燒開後移至小火煮熬2~3小時,水變少時可酌情加清水。至銀耳、黑木耳熟爛、汁稠,再加少量紅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羹生津養陰,涼血補益,清熱解毒,化疲散結,滲濕通乳,補氣緩中,是新媽媽平日進補之佳品。

急性乳腺炎成膿階段

患乳腫塊不消或逐漸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搏動性疼痛,甚至持續性劇烈疼痛,伴有明顯的觸痛,皮色紅,皮膚灼熱,並有壯熱不退,口渴思飲,惡心厭食,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壓痛。

至乳房紅腫熱痛第10天左右,乳房腫塊中央漸漸變軟,按之應指有波動感,局部漫腫發熱,壓痛明顯,穿刺抽吸有膿液,有時膿液可從乳竅中流出,全身症狀加劇。

推薦食譜

豬蹄湯

原料:豬蹄1隻,銀花30克,白芷10克,橘梗10克,漏蘆10克,赤芍10克,茅根15克。

製作:將藥物入紗布袋與豬蹄同煮湯,加鹽調味。

功效:此湯消痛下乳,清熱涼血,消腫排膿。有清熱解毒,消痛排膿之效。

急性乳腺炎潰後階段

當急性膿腫成熟時,可自行破潰出膿,或手術切開排膿。若膿出通暢,則局部腫消痛減,發熱,怕冷症狀消失,瘡口逐漸愈合。

乳腺炎媽媽的飲食

患有乳腺炎的新媽媽宜食清淡而富於營養之食物,如西紅柿、青菜、絲瓜、黃瓜、菊花腦、茼蒿、鮮藕、荸薺、赤小豆湯、綠豆湯等。水果中宜食橘子、金橘餅等。

若潰後膿出不暢,腫勢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可能形成袋膿,或膿液波及其他乳絡形成傳囊乳癰。亦有潰後乳汁從瘡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推薦食譜

鯽魚益氣湯

原料:鯽魚1條重約500克,生黃芪15克,黨參10克,白芍10克,陳皮5克。

製作:將魚除去鱗及內髒,藥物塞入腹內,用線縫好,用油將魚略炸一下,放點薑絲,再加水燉煮,至湯成奶白狀,加入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補虛通乳,養血斂陰,行氣引經,補氣生肌,適當服用能達到補氣養血,恢複身體,生乳通乳的效果。

鵝肉羹

原料:鵝肉250克,去骨,生山藥30克,太子參15克,黨參15克,金銀花40克,黃精10克。

製作:將鵝肉洗淨切碎。將太子參、黨參、金銀花、黃精同放入裝紗布袋中,與鵝肉同放鍋中,加蔥、薑等調味品,大火煮沸,小火燉熟,到八成熟時,將生山藥削皮切丁倒入,再燉至肉爛。揀出藥袋即可食用。

功效:鵝肉益氣補虛,諸藥滋陰益氣,解毒清熱,平補脾腎。適宜收口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