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林
建政同誌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寫詩時,即常與我切磋。幾年來,我們多有交往,十分熟悉。他在繁忙工作之中還擠出時間堅持詩歌創作,並寫出不少作品,實在難能可貴。近來我重讀了他的詩集《詩情履臃和他新寫的幾首作品,頗為感慨。這裏僅就他的“政治抒情詩”加以評述。
在建政同誌的所有作品中,“政治抒情詩”的數量較多,分量也較重。如早期他寫的《向毛主席彙報》、《縣委書記來山村》、《大幹結下新碩果》、《紅色電波到深山》及許多以基層幹部艱苦奮鬥為內容的詩。後來他寫的《這裏有一道鋼鐵長城》、《清晨,我漫步在南風廣撤,特別是《溫總理來到農家院》、《為祖國喝彩》等作品,“政治抒情詩”的氣息尤為濃烈。
“政治抒情詩”的特質即是弘揚時代主旋律,反映民眾心聲,表現社會重大事件、政治風雲、政治人物,詩歌與時代、社會、讀者有著較為密切的聯係。
“政治抒情詩”在我國是有曆史淵源的。在古代,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詩人都寫過;在現當代,有郭沫若的《女神》、艾青的《向太陽》、臧克家的《罪惡的黑手》、賀敬之的《十年放歌》和《雷鋒之歌》、郭小川的《向困難進軍》、葉文福的《將軍,你不能這樣做》、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等,多有優秀的政治抒情作品傳世。可以說,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關注時代,是中國優秀詩人幾千年來傳承的理念。
改革開放新時期,為“政治抒情詩”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和契機,因此湧現出一批批創作“政治抒情詩”的優秀詩人和作品。建政同誌的作品,即是這萬紫千紅中的一朵。如他在以歌頌國家領導人為主題的《溫總理來到農家院》中寫道:仲春三月豔陽天/桃杏花開競爭妍/萬物複蘇春風暖/溫總理來到臨猗縣……車進巷頭剛停穩/全村像一鍋滾開的水/群眾蜂擁把總理圍/張張笑臉似向日葵/滿巷人變成了喜鵲鳥/聲聲高喊溫總理好……以比興的描寫手法,充分表現了村民對溫總理的熱愛之情。接著又寫道:總理招手露笑容/包含著多少愛民情……坐在板凳圍成了圈/總理和鄉親聊開天/吃喝住行問端詳/總理和大夥拉家常/家有幾口都幹啥/一年收入可夠花/學校條件好不好/合作醫療搞沒搞/家中有沒有電視機/做飯是不是用沼氣/屋裏存糧夠不夠/蘋果是不是好銷售/生活還有啥困難/對政府都有啥意見……當群眾一一回答了總理的問話後:總理邊聽邊點頭/記下了百姓的喜和愁,並當即指示隨行的各級領導安排解決群眾的問題。當村民們依依不舍地把總理送走後:你一語,他一言/滿肚的喜悅說不完……咱們有這樣的好總理/新農村何愁建不起/咱們有這樣的好總理/今後的日子喜上喜……整首詩將國家領導人和老百姓的血肉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另一首《為祖國喝彩》,以新中國成立6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為內容,寫了在黨的惠農政策指引下,農村由貧窮走向富裕;寫了工業的飛躍發展,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科技“奔月”的風采,交通、信息的現代化和軍事、體育、文藝、教育、衛生等的繁榮和進步。詩人寫道:六十年前,中國人民站起來/六十年後,我們走進了新時代/六十年前,中華大地一窮二白/六十年後,我們創造了新世界……但前進的道路不會是一帆風順,在詩的後一部分詩人寫道: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困難/麵對困難,我們決不退縮/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曲折/麵對曲折,我們決不搖擺/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災害/麵對災害,我們決不言敗/危機顯我們鬥誌/強權對我們無奈/任何災難都壓不彎我們的脊梁/任何艱險都無法把我們阻礙……整首詩語句鏗鏘,氣勢恢弘。
建政同誌的詩,皆源於生活。在寫法上,有的是句式較規則的民歌體,有的是長短句的自由體,但首首押韻,是真正的韻文。語言通俗、生動、朗朗上口,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生活中有光明,也有陰暗;有愛也有憎。對陰暗的、可憎的,就要揭露鞭撻。建政同誌寫的《當官謠》,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是一首具有諷刺意味的“政治抒情詩”。
建政同誌在詩歌創作上興趣濃厚、十分執著,並已取得一定成就。如今正值年富力強,願他繼續堅持創作,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運城日報》2010年3月16日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