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抹不去的四十年記憶——在於鄉中學師生聚會上的致詞(1 / 2)

2012年國慶節期間,我們於鄉中學高1——6班的同學與闊別了四十年的從上海趕來的席鷹老師及居住在運城、永濟的周大森、呂仰成、曲自忍、高蓮蕊、許愛珍等各位老師相聚在母校。那濃濃的師生情,深深的同窗誼,悠悠的母校愛,令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一句句激情的話語,湧出心底,噴口而出……

在這秋高氣爽的金秋十月,

在這瓜果飄香的豐收季節,

在這歡度國慶與中秋佳節的喜慶日子裏,

我們原於鄉高中1——6班的同學,

與我們最熱愛、最崇敬、最思念、最鍾情的老師,

一起相聚在我們的母校。

在這裏團圓,

在這裏重逢,

在這裏聯歡,

在這裏抒情。

我想,此時此刻,

大家的心緒一定是難以平靜,

大家的心潮一定是滾滾沸騰,

大家的心情一定是異常的激動,

大家的心血一定如狂濤奔湧。

剛才,大家一起站在當年我們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校址,

仿佛穿過了時光的隧道,

又回到了四十年前那溫馨的校園之中。

當年的教室,

當年的路徑,

當年的宿舍,

當年的餐廳,

仍曆曆在目,

仍樁樁在胸。

那裏留有我們的足跡,

那裏留有我們的身形。

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都永遠閃現在我們的眼前,

都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靈。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大柳樹上掛著的那口老鍾,

每天清晨,它總是把我們從夢中喚醒,

每天夜裏,它總是催促我們按時熄燈。

伴著鍾聲,我們上課下課,

踏著鍾聲,我們走完了高中的曆程。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校園裏的那口深井,

那甘甜的泉水滋潤著我們成長,

養育著我們的生命。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那時我們都是農村的孩子,

說話還不很大方,

交往還不太放鬆。

男生與女生說話,還覺得心跳,

女生與男生交流,還感到臉紅。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那時我們已是青春萌動,

腦海裏已閃現著愛情的朦朧。

既有情思,又心存害羞,不敢舉動,

最大的動作,就是寫張紙條悄悄地

夾在她的書中……

那短暫的高中時光啊,

把我們同學的友誼締結,

把我們人生的根基奠定。

使我們的知識膨脹,

使我們的羽毛豐盈。

那一段生活如同一首深情的歌,

悠遠而回味無窮。

然而,最讓我們難忘的、懷念的,

是教我們知識、授我們智慧、育我們心靈的老師,

那一張張慈祥、俊美的麵容。

當年,我們於鄉高中確實聚集著一批教師的精英。

像教我們英語的席鷹老師,教數學的周大森、徐百升老師,教語文的呂仰成、李自強、朱紫珊老師,教政治的曲自忍老師,教物理的高蓮蕊老師,教地理的張鵬武老師,教數學、體育和音樂的麻健全老師,等等,等等……

他們雖然教學方式各異,脾氣性格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高尚的師德、淵博的知識和對教學的精益求精。

他們對我們每個學生是那樣的熱愛,

對教育事業是那樣的忠誠,

他們當時都是全地區乃至全省各個學科的一流水平,

每個人在教育界都是大名鼎鼎。

特別是席鷹老師,

更是上海外語學院的高材生。

她放棄大城市舒適的生活和優美的環境,

來到千裏之外貧窮落後的小鎮,

這本身就是一種犧牲。

對於我們的學校,

她橫豎沒有半句怨言。

對於我們這些農民的子弟,

她總是一副燦爛親切的笑容。

她不僅漂亮、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