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病的防治關鍵是要樹立“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思想,進行科學飼養管理,落實防治措施,嚴格執行與遵守預防用藥方法與原則。發生傳染病時,果斷采取必要的措施。另外,還需要熟悉雞常見疾病的發病原因、臨床症狀與防治方法。
嚴格的飼養管理和雞病防疫,是養雞業成敗之關鍵。隨著農村養雞業的迅猛發展,農戶飼養管理粗放、防疫知識貧乏、技術落後等弊端已顯得格外突出,不少雞場雞病頻繁發生,給農戶養雞帶來慘重損失。因此,有必要就雞病作一概述,以滿足養雞業的發展需要。
雞病防控原則:
預防為主
防重於治
養重於防
(一)雞病防治概述
“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疾病防治方針人人皆知,但要真正做到“防重於治”,必須加強與雞病預防關係比較密切的飼養管理和衛生防疫措施。隻有這樣,才可使疾病無孔可入、無機可乘。
1.疾病防治基本措施
(1)重視場址的選擇場址應選擇在地勢較高、向陽幹燥、水源潔淨充足的地方;應遠離集市村莊、工礦企業和交通幹道,周圍沒有其他動物養殖場。
(2)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製度做到全場雞群同齡化,全進全出,使雞場能做到淨場和充分的消毒。
(3)製定並執行嚴格的防疫製度住宿區和雞場嚴格分開,雞場門口設消毒池。
進入雞場要更換專門衣服和靴帽,並按防疫要求在消毒室經紫外線照射消毒後,方可進入。
非生產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生產人員經嚴格消毒後方可進入。雞場謝絕參觀,尤其是其他養雞戶、雞蛋收購商。
死雞、病雞應深埋,並做好消毒工作。
車輛和循環使用的集蛋箱、蛋盤進入雞場前應嚴格消毒,嚴防帶入傳染病。
保持雞舍的清潔衛生,飼槽、飲水器定期洗刷。
進雞前、雞出欄後或雛雞轉群前後,雞舍及用具要徹底清掃、衝洗及消毒,並空置一段時間。
定期進行雞場環境消毒和舍內帶雞消毒。每周可進行2~3次帶雞消毒。疫病發生期間,每天帶雞消毒1次。
結合當地以往疫情,適時進行藥物預防。
防止飼料和飼料原料汙染或腐敗變質,供給雞群全價營養飼料。
結合本場實際,製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選擇適宜、質量可靠的疫苗。
清理衛生死角,捕殺老鼠,清除蚊、蠅孳生地。
小型養雞場可聘請獸醫負責全場的防疫、疾病防治,並以合同約定雙方的責任與義務,這種做法比較經濟、安全。
(4)控製適宜的雞舍小氣候和飼養密度
①適宜的溫度、濕度。
②適宜的通風換氣。
③適宜的光照。
④適宜的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過高是誘發疾病的主要原因。
2.養雞預防用藥的方法
(1)群體給藥法
①拌料給藥:將藥物均勻地拌入料中,讓雞采食時吃進藥物;但對於病重雞,當其食欲降低時,不宜使用此法。通常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準確掌握拌料濃度。二是確保混合均勻。三是密切注意不良反應。
②飲水給藥:將藥物溶解到飲水中,讓雞在飲水時飲入藥物,產生藥效,這種方法常用於預防和治療雞病,尤其在雞群發病、食欲降低而仍能飲水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但所用藥物應該是水溶性的。通常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藥前停飲,保證藥效。二是準確認真,按量給水。
③氣霧給藥:使用藥物霧化的器械,將藥物分散成一定直徑的微粒,彌散到空中,讓雞通過呼吸道吸入體內或作用於雞的羽毛和皮膚黏膜。可用於雞舍、孵化器以及種蛋的消毒。
④體外用藥:對雞舍、雞場環境、養雞用具及設備、種蛋等的消毒,以及為殺滅雞的體表寄生蟲、微生物所進行的雞體表用藥,包括噴灑、噴霧、熏蒸和藥浴等方法。
(2)個體給藥法
①口服給藥法,操作簡便易行,容易掌握用藥劑量,但要嚴防藥物進入氣管。
②皮下注射給藥法。
③肌肉注射給藥法,操作簡單,藥物容易吸收。
3用藥的基本原則
盡量少用抗菌藥物,有疫苗盡可能使用疫苗預防。
使用抗菌藥物時,應根據疾病流行特點,定期使用,避免長期用藥。
預防或治療時,能用一種藥物時,就不要用2種或多種抗菌藥物。
合理地聯合用藥,必須是作用機理不同的藥物,即不是同一類型的藥物。
預防或治療時,用量要足,療程要恰當,一般3~5天為1個療程。
切記防病基本措施與用藥基本原則。4雞群發生傳染病時的處理策略
(1)盡早發現疫情並正確診斷平時對雞群要勤觀察,一旦發現少數雞隻發病,應立即將其隔離、治療或處理。發現疫情後,立即報告當地畜牧獸醫站,進行確切診斷。
(2)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①盡快將病雞隔離,防止疫病擴散。
②進行緊急預防接種。
③盡快進行消毒。
④正確處理病雞和死雞。病死雞不能亂丟,應焚燒或深埋。疫情控製之後,全場徹底消毒。
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一是正確診斷;二是控製疫情。
(二)雞常見病及其防治
1.雞新城疫臨床症狀
臨床上表現為呼吸困難、下痢、神經症狀、黏膜和漿膜出血,常呈敗血症。潛伏期一般為2~7天。
(1)急性型病初體溫升高,可達44℃,食欲不振,精神委頓,羽毛鬆亂,冠和肉髯暗紅色或黑紫色,嗉囊內充滿液體及氣體,口腔和鼻內分泌物增多,常有大量黏液由口流出,呼吸困難,喉部常發出“咯咯”聲。糞便稀薄,呈黃綠色或黃白色,有時混有血液,味惡臭。發病2~3天後可見有較多雞隻死亡,死亡數呈直線上升,10天左右雞隻死亡數緩慢下降,沒有很快死亡的雞常發生神經症狀,包括翅、腿麻痹,站立不穩,將頭歪向一側而嘴向上等症狀。
(2)亞急性或慢性病例病雞咳嗽、喘息和減食,嚴重影響產蛋,常停產1~3周,大多沒有腹瀉、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和病理變化。病雞常出現歪頸仰視等神經症狀,也有的在受驚或搶食時突然倒地、抽搐,數分鍾後恢複正常。
防治
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必須建立綜合防治措施。
嚴格執行衛生管理和消毒防疫製度。
按程序進行免疫。
雞場一旦發生本病,立即用疫苗或高免血清進行緊急接種。
病雞、被汙染的羽毛、墊料、糞便應深埋或焚毀。雞舍及全場範圍內加強消毒措施。
新城疫的主要傳染源是病雞,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
2.傳染性法氏囊病臨床症狀
以法氏囊腫大、腎髒損害為特征。潛伏期短,感染後2~3天出現臨床症狀。早期症狀:雞啄自己的泄殖腔。發病後,病雞下痢,排淺白色或淡綠色稀糞,腹瀉物中常含有尿酸鹽,肛門周圍的羽毛被糞汙染或沾汙泥土。隨著病程的發展,飲欲、食欲減退,並逐漸消瘦、畏寒,頸部、軀幹震顫,步態不穩,行走搖擺,體溫正常或在疾病末期體溫低於正常,精神委頓,頭下垂,眼瞼閉合,羽毛無光澤、蓬鬆脫水,眼窩凹陷,最後極度衰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