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後記(1 / 2)

汪泉

1

感謝甘肅省委宣傳部將《西徙鳥》列入甘肅省重點文藝創作資助項目,感謝關注和支持我寫作的您。

在《西徙鳥》通過專家評審後,省委宣傳部專門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會上文藝處的相關領導發給了我一個專家評審意見:“作者致力於生態小說的創作實踐,是一條很有前景的寫作路子。本項目從一個村莊的遷徙,表現生態環境對於人類生活的影響,進而引導讀者思考生態文明問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和認識意義。希望能夠注意把握生態現象和現實生活的關係,從中發掘文化意蘊,切忌過分渲染神秘意象而編造誌怪的窠臼。注意追蹤生態文學的發展狀況,以作為創作滋養。”

這以上短短的幾句話對我的小說創作算得上醍醐灌頂。那時候,這部小說才寫了兩章六萬字,反複斟酌了專家評審意見後,我斷然推翻了原有的構想,在這幾句話的導引下,開始走上了重新構思的寫作之路。

感謝省委宣傳部專家評審意見,《西徙鳥》屬於甘肅省委宣傳部,屬於專家評審團。如今,該小說終於完稿了,我可以負責地說,小說體現了專家評審意見當中的每一句話。

2

感謝甘肅省新聞出版局將此書選入“甘肅省農家書屋文庫”,這是《西徙鳥》莫大的榮耀。

我有勇氣將這部小說獻給全省的農村讀者,雖然從寫作的時間來說,僅僅有半年時間,有諸多不盡人意處,但是,在這段時間裏,我的心靈重回到了農民的原本狀態,將他們在生態問題上的所思所想都融入了其中——艱辛的生活逼迫他們不斷向身邊的環境伸手,而良知又在不斷提醒他們這是搶子孫的晚飯,他們不斷遷徙,不斷丟棄他們一個又一個的家園,不斷在異地他鄉謀求生存,那是多麼令人傷心的遷徙啊!

也許,對於一家又一家的農民們來說,這一次又一次的遷徙就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傷心史啊!

將《西徙鳥》獻給我不斷遷徙、不斷謀求生存的父老鄉親!

願他們早日結束遷徙,結束不斷遷徙的滋擾狀態,在日漸好轉的生態環境中過上安逸的、熱愛生態環境的好日子。

3

感謝支持我走上生態文學寫作路子的前輩們:趙燕翼先生、陸天明先生、雷達先生以及更多致力於生態文學研究的人士,以及甘肅省文聯以及省作協不事張揚的文壇前輩們。還有更多關注我寫作路子的人們,包括《歐美生態文學研究》的作者王諾先生。

我想寫的是我們西北近百年的生態史。

我當初的想法是把西北的生態變遷史濃縮在民勤這個背景之下,通過移民的搬遷史來反映生態變遷史。後來,進而把我的生態理念也植入故事當中:生活在任何一個的地方的人都離不開生活的環境,環境和人的關係就是相依相輔的關係;沒有了人的保護,生態可能惡化,甚至惡化到更加可怕的地步;但是,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將是環境惡化的致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