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免腰部的著涼,因為寒冷的刺激不利於淤血被組織重新吸收,血液循環的速度也會減慢,可以使用熱毛巾在頭部的局部進行熱敷,加快血液循環,也可以在局部進行輕柔的按摩,如工作之餘,早晨起床或晚睡覺之前,都可以雙手掌揉按摩擦腰背肌肉,上下揉摩50~100次,同時配合扭動腰部,可以達到有舒展筋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腰痛症狀的作用。
同時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努力戒除煙、酒,避免對神經的刺激而加劇腰痛的症狀,按時用餐可以吃一些溫熱性質的食物,或者在飲食中多加一些熱性的調料,如薑、蒜、胡椒等。重視情緒的調節,由於淤血腰痛常有針刺樣的感覺,長時間不能緩解,容易引起病人煩燥的心情。因此,要多注重做好勸說和安慰的工作,幫助病人緩解心理壓力。
濕熱型:痛處伴有熱感的腰痛陰陵泉穴指的指端按壓,力量由輕到重,緩緩用力,要用較大的力量按壓,一定要保證穴位處的有較強的感覺。
食療方法:可以選用能夠清除體內濕熱之邪的食用,可以用車前杞葉粥,取車前葉60克、枸杞葉30克、大米50克、蔥白1莖,將二葉、蔥白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2次。還可以用赤豆綠豆車前湯,取赤豆、綠豆、車前子各30克。將車前子布包,同二豆共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共煮至二豆熟後,去藥包,食豆飲湯,每日1劑。
血淤型:祛濕止腰痛
濕熱型的腰痛主要是由於外界的濕熱邪氣侵入人體的腰部,腰部的經脈受到了濕熱邪氣的侵襲之後,變得沉重而疼痛,同時脾胃的消化功能也受到邪氣影響,不能正常地完成體內水液的代謝,也加劇了腰部疼痛的症狀。因此,祛除體內的濕熱邪氣,通暢腰部經脈氣血的運行,緩解腰部的疼痛是本型保健的關鍵。
中藥方劑:一般選用加味二妙散。
各種藥物配合起來使用,可以祛除體內的濕熱邪氣,而不會傷害人體的正氣。
在治療時多數還加土茯苓、木瓜等加強舒筋活絡的藥效。如果出現疼痛引起心煩,口渴小便黃等症狀,可以加梔子、生石膏、銀花藤、滑石等藥物;如果濕邪偏重,伴有身體很沉重的病症,則可以加防己、萆蘚、蠶砂、木通等。
穴位按摩:可以選用陰陵泉穴和腎俞穴。陰陵泉穴位於膝蓋外側小腿部,膝蓋骨斜下方,脛骨突出部位下方的凹陷處;腎俞穴位於後腰部,腰線高度的脊柱骨突出處下方,左右各二橫指寬度處。左右各四橫指寬度處用拇指或中在處理下腰痛患者時,要同時重視心理和軀體因素。而首要的問題應是耐心、真誠地傾聽患者的訴說。理解關心患者,解答患者的疑問,提供所需信息,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改善患者的情緒,為患者提供指導、支持和幫助等。其次,要注重體育鍛煉,鍛煉種類的選擇以腰痛能夠耐受,而不加重病情為度,同時,必須使鍛煉參加者從項目中獲得樂趣並感到愉快,項目包括慢跑、健身跑、自行車鍛煉、遊泳等。鍛煉的強度應循序漸進,中等強度比高強度的鍛煉對改善心境更有效。
濕熱之邪到了夏季之後,會更容易誘發,因此夏季既要防止燥熱,也要防止濕熱邪氣侵入腰部,隨著大氣中的濕度就會逐漸增加,濕熱也就隨之而來,特別是入伏之後,會持續濕熱,要注意養生保健,在飲食起居方麵,夏季要特別講究,要多喝水,飲食清淡,少飲酒,不要過於勞累,外出要避免暴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