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1)

《博弈的樂趣》是重慶市科委科技計劃(科普類)資助項目之一(編號:CSTC2012GG-KPLA0010)。所以,筆者首先得感謝重慶市科委對本項目的支持。

諾貝爾經濟學獎在1994年度授予三位博弈論專家納什、哈薩尼和澤爾滕;在2005年度又授予兩位博弈論專家羅伯特·奧曼與托馬斯·謝林;在1996年度、2001年度和2007年度授予八位與博弈論關聯緊密的信息經濟學大師;在2012年度又授予兩位與博弈論密切相關的配置理論學者。18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6次(直接或間接)授予博弈論大師(15人),可見,博弈論在現代社會中的顯赫地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講:要想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你必須對博弈論有一個大致了解。了解博弈論,將改變你整個一生的思維方式。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說:博弈論和社會選擇理論是20世紀社會科學最主要的成就。

博弈,英文“Game”,遊戲也。遊戲既給人帶來快樂,也給人帶來智慧。西方一名教育家講:21世紀是“個”講故事的世紀,也是個做遊戲的世紀。博弈猶如遊戲,學習博弈也猶如玩遊戲。哲學家邊沁認為:人們的行為是按照最大化其快樂的原則來支配的。生活中,快樂的人是自信的,自信的人是成功的。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樂趣和愉悅,人們就能更好地積極學習和思考。20世紀數學大師希伯特說:真正的數學大師是能夠在鄉間小道上向偶然遇見的農夫講清楚什麼是微分幾何的人。越是深刻的道理,其表現形式也越簡單。

本書自成體係,即由“博弈曆史與基礎、博弈類型與方式、博弈策略與實踐、博弈規則與談判、博弈信任與均衡和博弈人物與貢獻”等六大部分構成。本書運用了大量博弈實驗,尤其是作者自己的博弈實驗(約占三分之一),盡量體現本書的創新性、原創性、開拓性。同時,試圖為博弈論書籍增添了一些新內容,如博弈曆史、博弈類型、博弈方式、博弈策略、博弈規則、博弈談判、博弈投票、博弈信任、博弈均衡和博弈人物等。

現在書市中,博弈論普及性讀物已不少。但是,筆者想盡量與以前所出版的博弈論普及性讀物有所區別。所以,本書有三方麵的內容屬於筆者的創新:一是博弈曆史的追溯,如“《論語》中的博弈”、“‘Game’東西方的不同理解”、“‘石頭·剪子·布’的種種博弈”、“西方《孫子兵法》”等內容;二是博弈創新的內容,如“選數博弈”“‘三妻分產’的博弈策略”“智豬博弈中的非對稱性均衡”“天平到杆秤的均衡”“贏家通吃的規則博弈”“神奇的博爾達計數法”“談判博弈中的討價還價”“談判中的策略博弈”“談判博弈的規則”等內容;三是博弈實驗的運用,如借手機實驗、尋找實驗、選數實驗、金幣博弈實驗、博爾達計數法實驗、團隊均衡實驗、紅藍博弈實驗、雙選均衡實驗、齊眉棍均衡實驗等內容。

書稿的框架體係,以及統稿由本人完成,並且還寫作了許多內容。我的研究生們也參與了其中的寫作:王亞楠(熟人社會的一次與重複博弈、遊戲秀的合作與非合作博弈、阿克謝羅德的競爭與協同博弈、塔克:囚徒困境、迪克西特:非數理博弈論、博弈學術人、博弈通俗論、博弈探索者)、劉悅(尋找實驗的認同均衡、信任基礎的合作均衡)、匡亞林(博弈的數學表達方式)、李鳳(薩普利和羅斯:穩定配置與市場設計)、劉磊(諾伊曼:博弈論開創者)、黃小梅(納什:非合作均衡)、陳夢齡(概率特性與概率理念、薪酬談判與薪酬結構調適)。

筆者試圖在這本博弈論通俗讀物中,有一些新的內容、新的視角、新的理念能夠給予讀者。否則,就失去了出版的價值。當然,書中肯定還會有一些不足,甚至錯誤,望讀者見諒。筆者創建了以博弈論為主題的博客:“陳建先·博弈苑”(http://blog.sina.com.cn/u/1243823675),歡迎大家光臨。

本書的出版還得感謝黃慎如老師,感謝他對我的信任、認同、支持。非常感謝項目的完成過程中,重慶市科委的孟元詳老師十分負責認真、百問不厭的敬業精神。

陳建先

2013年3月28日

於重慶行政學院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