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都不是傻子,又見東宮係已經偃旗息鼓,也都紛紛閉嘴不言。崔氏在朝的幾個官員眼見孤立無援,崔康的事又基本是板上釘釘,也都歎息著閉上了嘴。
李世民道:“跟著張煥前來的那些學子們眼下如何,有沒有再鬧事?”
“回皇上,都在等著皇上的旨意,十分安分!”
李世民點點頭,沉聲喝道:“來人,將崔康押入天牢,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望!竇剛,你回去告訴李岩,讓他接下張煥仆人的狀子,將一應人證物證全都留在大理寺。三日後,朕會令刑部、禦史台會同大理寺三司會審!屆時朕也會親臨旁聽!”
此時隻有遇見重大案件,才會由大理寺判寺,以及刑部尚書和禦史中丞一起出麵會審,故而稱作三司會審。李世民不但要求三司會審,還準備親臨旁聽,顯然是把這起案件看做第一等的要案了。
李世民下了旨意,竇剛趕緊凜然答應了,告退出宮回大理寺去稟報李岩。這邊幾個禁衛也已經上前,將昏迷的崔康拖了出去。
這時房玄齡道:“皇上,當務之急是盡快議定一個方案,以便安撫學子們的情緒。”
長孫無忌也道:“房大人所言極是,皇上,首先應該通告學子們,這次科考的成績全部作廢!然後再商議其他問題。”
“眾卿以為如何?”
“臣等附議…….”事情這麼明朗了,再反對豈不是自討沒趣,因而雖然想法不一,眾人都出言讚同。
李世民皺眉道:“成績作廢是必然的,不過眾學子們剛經過這次風波,馬上重新開考隻怕效果不佳。”
孔穎達道:“老臣識人不明,有失察之罪!請皇上準許老臣辭去主考一職。”
李世民點點頭道:“朕準奏!孔大人年事已高,精力難免不足,你也是被崔康蒙蔽,何罪之有?諸位認為,何時重啟科考?誰為主考官?”
科舉主考,本來是極為榮耀之事。可惜這次出了這麼大風波,使得這次科舉的主考之位成了燙手的山芋,一時之間眾大臣雖然議論紛紛,卻無一人自薦。
“啟稟皇上,魏王李泰求見!”李世民正準備指定房玄齡擔任主考,殿外內侍再次通報。
魏王李泰乃是長孫皇後所出,因出生時長孫皇後夢見一隻巨大的青雀停在宮殿上,因而李泰小字青雀。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又是故皇後所出,因而深受李世民的寵愛。李世民不但特許他不去封地,還準許他在府邸招賢納士編撰書籍。李泰身寬體胖,李世民專門賜下肩輿,準許他不用步行上朝。
李泰得李世民寵愛,又被一群文人墨客慫恿,難免就有了奪嫡之心,因而和李承乾多有矛盾衝突。後來李世民還暗示岑文本和劉洎投靠李泰,未嚐沒有準備培養李泰的意思,因而李泰更是雄心萬丈,時常不把李承乾放在眼裏。近兩年來,這兩兄弟已經是勢同水火,兩派官員也是時常互相指責。
李泰近來一直在忙著《括地誌》的最後編撰工作,因此已經旬月沒上朝了。李世民聽說他來了,趕緊宣了進來。
張煥偷眼一看,見李泰肥胖無比,整張臉如同麵團團一般,偏偏身上又穿著一身綠袍,怎麼看怎麼別扭。
李泰走了幾步路就氣喘籲籲,躬身道:“兒臣參見父皇!”
李世民笑道:“青雀免禮!可是書籍大功告成了?”
“回父皇,正是如此!《括地誌》五百五十卷都已編撰成書,隻差最後的補遺和校訂,特來向父皇報喜!”
這《括地誌》在此時可謂是地理巨著,囊括了全國所有的行政區劃和地理情況。各地的風俗物產,地理地貌都一一詳細列出。
李世民大喜:“青雀功在社稷啊!你先坐下,朕說完事情再重重賞你。”
李泰含笑答應了,緩步走到李承乾身邊。李承乾一臉惱怒,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李泰微微一笑自顧坐下。
李世民道:“剛才說到主考之位,難道沒有一位大臣自薦嗎?房愛卿豈有意乎?”
房玄齡趕緊道:“皇上,微臣以為其實大可不必重開考試。”
“哦?房愛卿請說明白點。”
“皇上,崔康等人隻是閱卷的時候舞弊,那些試卷並沒有任何問題,隻需要重新閱卷即可!”
李世民皺皺眉道:“正因為出了問題,朕隻怕閱卷之人有先入之見!”
張煥脫口而出道:“皇上,小民有一個方法,可以確保閱卷之人絕對公正。”
“大膽!此乃朝廷大事,豈容你胡說八道!”張煥話音剛落,就被侯君集等人出演斥責。
“先聽他說!若真是胡說八道,朕必定不輕饒。”李世民擺擺手,示意張煥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