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最終裁決(2 / 3)

楊豐對著地圖說道。

他麵前坐著哈達和慕梭派來的代表,雖然雙方是在仰光和談,但在和談之前,得先把和談的內容確定下來。

兩名代表同時點頭。

至於選哪種方式他們自己談去!

馬都拉島跟泗水隔海相望,過了一道幾公裏的海峽就是,雖然在慕梭控製下,但實際上已經等於放棄,隻有少量赤軍在那裏,原準備明軍渡海就鑽進山林打遊擊的,但明軍始終也沒渡海,現在放棄也沒什麼大不了,更何況楊豐也不會允許泗水的十幾萬華人對麵幾公裏就是赤軍,他要馬都拉也就意味著真心想大家拉開距離了。

所以對於慕梭來說這是好事。

“第二,你們的地盤上,絕對不允許有任何形式的蘇聯軍事基地,這是原則,沒有談判的餘地。”

緊接著楊豐指著慕梭的代表說道。

後者默然,實際上這一點他們有心理準備,楊豐絕對不會允許蘇聯人把海空軍駐紮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想要讓這個家夥放過赤軍,那麼就必須讓芝拉紮的蘇聯人離開,但這樣就是得罪老大哥了,可不這樣就不可能獲得和平,這時候慕梭也是很苦惱的。

好在他剛剛傍上一個新老大,所以就算為此得罪史達林,導致史達林停止給他的支援,那麼也還有李同誌幫他,所以這一點也可以接受,當然他們不接受也得接受。

“第三,作為你們對之前侵吞及毀壞華人資產的賠償,你們必須在未來一定時間內,向大明無償提供部分物資,比如各類金屬礦石什麼的,據我所知你們在芝拉紮附近就有一座不小的鐵礦吧?日惹附近好像還有錳礦吧?梭羅好像還有銅礦吧?這些都可以作為賠償,至於具體數量這個另外研究。”

楊豐說道。

一點賠償不要,那是肯定不可能的,但找慕梭要錢肯定沒有,既然這樣那就幹脆要礦石好了,爪哇人白給他挖幾年礦石,這些礦石按照市價折價,折算成的錢搞一個基金會,專門用來扶持從爪哇移民出去的華人,這樣也就差不多了,反正那些華人也不在乎這點錢。

對此慕梭的代表也沒多說什麼,他們既然主動求饒,那就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了,隻能等著楊豐開條件,而楊豐在戰場上勝利的情況下不要賠償,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找他們要礦石而已,沒什麼大不了,反正也就是出點力氣,此前蘇聯人也的確幫他們在芝拉紮發現鐵礦,甚至還有一座鋼鐵廠,隻不過現在給炸沒了,日惹的錳礦,梭羅的銅礦也是如此,反正短期內礦山也是閑著,就給他挖唄!

就這樣爪哇島的劃分基本明確下來。

而且雙方也都別再爭誰才是真正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了,幹脆點承認現實各自建各自的國吧!就連國家名字實際上雙方都想好了。

哈達那邊單純從民族來講,已經是巽他族為主了,爪哇族人口數量反而低於巽他族,所以幹脆就叫巽他共和國,反正他們的國土也是以巽他海峽為中心,東邊的西爪哇地區,西邊的東蘇門答臘地區,以巽他為國名完全合理,以後就簡稱巽他了。

而慕梭那邊則用爪哇的名稱,畢竟他們的民族主體是爪哇人,但原本的爪哇共和國改成了爪哇人民民主共和國,他們這一係統都喜歡人民民主,冠上這樣一個後綴也顯得莊嚴一點,這樣以後就簡稱爪哇了。

緊接著各方代表齊聚仰光,開始就其他細節問題進行曠日持久的扯皮,實際上他們一共扯皮了半年,才最終把所有東西都確定下來。

而最終確定下來的巽他共和國,包括蘇門答臘島亞齊共和國以外全部,連同周圍的附屬島嶼,比如邦加島,勿裏洞島之類,另外就是爪哇島上的萬丹,半個西爪哇省,大半個東爪哇省,還有馬都拉島。總麵積約五十萬平方公裏,總人口兩千七百萬,經濟上完全淪為大明附庸,全國最主要油田礦山甚至工廠交通商貿幾乎全部掌握在華人手裏,就連軍隊指揮權都歸明軍,基本上和棒子跟米國關係差不多,而且還要更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