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亞齊的戰局結束,楊豐又恢複到了之前那種心不在焉的狀態,別說所有人都期待的爪哇大反攻或者天竺大反攻了,就算戰場上的小規模局部反攻都沒有出現。
甚至明軍艦隊,都依然在坐視蘇聯商船一艘艘進出這兩國的港口。
“唉,我也不想啊,難道我不知道蘇聯人正在不停給他們運輸軍火嗎?可我又能怎麼辦?打沉它們?蘇聯的圖四轟炸機可就在天竺的機場,萬一他們來我這裏扔顆原子彈怎麼辦?就算他們扔不到應天,扔到其他華人城市我也受不了啊,雖然我也有大批夜間戰鬥機,但現在不是二戰時候了,那時候就算有漏網之魚扔個幾枚炸彈也不值一提,那原子彈有一架轟炸機漏網,對我可就是沉重打擊!
你們又不給我防空導彈,我自己的防空導彈又沒研製出來!”
楊豐很無奈地對約翰遜說道。
他的防空導彈進展並不快,主要是他的最初方案被那幫合夥人給否決了,他提出的就是****方案,但這種防空導彈並不能滿足他那些合夥人的需要。
楊豐這裏好說,有一款中程防空導彈就足夠,反正蘇聯人想核平他隻能從天竺起飛。
爪哇是不可能的,泗水和班達楠榜兩座基地,不可能允許圖四出現在它們視野中。
新華雖然也可以,但衝著楊豐和李同誌的關係,後者不太可能同意,要知道至今雙方民間貿易依然不斷,無論是貼牌出口和原料進口都依然在進行,隻是一些敏感物資貿易被叫停,但這種事情誰都知道他們背地裏肯定還在搞,就連香港的華商都把走私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更別說是大明的了。
好歹雙方還有點香火情,李同誌不會做得那麼絕。
但從天竺起飛,圖四能不能帶著沉重的原子彈飛到應天還很難說呢,好歹雙方隔著近三千公裏,就圖四那轟炸半徑,這個距離已經很懸了,而順天,奉天等地直接就在轟炸範圍以外。
更何況這些地方麵向天竺一側全是海洋,楊豐隻要能把防空導彈裝艦,哪怕是中程防空導彈,也能在外圍形成一個足夠安全的防空屏障。
但歐洲各國不行啊!
一款射程三四十公裏的防空導彈對他們有屁用,就算真打下蘇聯的轟炸機,這時候也到自己頭頂了!
所以歐洲合夥人們的一致標準就是,射程超過一百公裏,哪怕達不到這個標準,七十公裏已經是他們能接受的極限,再短絕對不行了,因此楊豐沒辦法,隻好把海標槍的方案修改一下扔給了他們,這才最終打發這些家夥滿意。雖然海標槍是一款艦空導彈,而且是一款名聲不佳的艦空導彈,比如說沒看好謝菲什麼的,但如果變成陸基防空導彈,那麼它的種種缺陷,就完全都不存在了。
比如它個頭大。
它再大能大過奈基去?能大過波馬克去?能大過薩姆1去?
比如預熱時間長。
那個不值一提,陸基雷達可不是艦載雷達,有足夠的預警時間。
比如低空性能差。
現在誰要它打低空目標?再差能差過奈基去?好歹它還打下過蠶寶寶呢!就奈基要打蠶寶寶的話,估計蠶寶寶得拚命往上飛都不見得能親密接觸。
現在這款導彈已經在研製當中,同樣采取分工合作,鯤鵬航空負責導引頭和控製係統,衝壓發動機交給了****西德利,發射係統交給了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彈體設計由達索和布雷蓋負責,其他參與者同樣各有分工,目前進展很快,按照時間推算,最晚崇禎三二六年以前就能試射,計劃中的裝備時間是崇禎三二八年。
而就在同時,楊豐自己的艦載防空係統也已經開始研製。
他的選擇當然是標準。
標三這時候他搞不了,標一對他來說還是沒什麼難度。
鯤鵬飛行器公司下屬已經單獨成立了自己導彈分部,而且同時進行著多款導彈的研製,不僅僅是標一,還有響尾蛇和麻雀,雖然這兩款防空導彈已經在米國正在研製,但楊豐的和米國的可不一樣,哪怕外觀也不盡相同,至於有點相似那沒什麼可說的,導彈這東西還不都是一個樣,互相借鑒一下唄!
他給自己的響尾蛇,配備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彈頭,一種是製冷硫化鉛導引頭的,一種是銻化銦導引頭的,前者準備用來出口兼日常訓練使用,後者則是戰時使用的。
這兩者差距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攻擊扇麵而已,前者基本上隻能追尾並且在很窄的扇麵內發射,後者理論上具備全向攻擊能力,包括迎頭攻擊,但實際上迎頭攻擊能力毫無意義,因為目標必須很近才行,實戰中根本不會出現這種發射機會,但從側後方攻擊效果就非常好了,如果是在製冷硫化鉛導引頭作用範圍內發射,那基本上不說百發百中也很少會有落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