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對目前的戰略態式也很滿意,江南、江北兩座大營打破,清軍在江南的主力龜縮到了蘇州和常州幾個府內,與上海浙江聯結成片,暫且無法可想。至於江北大營的淮軍他也不敢去碰,至於廬州,也是隔江相峙的局麵。
反正現在的這個態式對洪秀全來說再合適不過,他的主力在湖北與江西和清軍纏鬥,對手還是老冤家湘軍殘部為主,對淮軍他沒有北上打擊的膽量,不過看到淮軍正和清軍在北方打生打死也很高興。
在他看來局麵大好,淮軍和清軍暫且都奈何不了對方,等他把江西湖北拿下來,回頭包夾掉浙江和蘇南的殘餘清軍,整個南方幾乎就連成一片,然後拿下湖南吃掉兩廣雲貴,整個南方都歸天國所有,到時候最壞的結果,也是能與淮軍或清朝劃江而治了。
能劃江而治,對天王來說就是最好的結果,所以一想到這裏天王就會龍顏大悅,多召幸幾個美女……
南方的局麵安定也使得淮軍可以全麵著手北方的大會戰。
除了軍令部外,由軍統改稱的軍情部、軍法部、總參也基本上全部趕到了徐州。就在大帥府附近安頓下來,整個帥府除了少量的文職官員外,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多半就是這些個軍裝筆挺神色匆忙的軍人。
丁寶楨的日子過的很不順心。原本的營務處沒有了,差使也交卸的差不離。這陣子跟隨在大帥身邊的各部都忙的人仰馬翻,而很多事務原本都是營務處料理,現下卻是各司其職,很多事情各部自己處理了,然後彙總交報給大帥批下來就算完。而他這個原本的營務處總辦現在說是升級成了軍令部長,所管轄的人員和事務卻是縮水了大半,每天所做的事多半就是計功和統計死傷陣亡的將士,安排協調地方政府給予撫恤,對立功將士給予嘉獎,統計戰場消耗計表,然後就是動員軍人和複員傷殘諸務,其餘最緊要的事情,便是與留在淮安的政務處協調軍需物資籌備與調運和儲存,這一塊,算是軍令部在最近的大戰中操勞最多的事情了。
可事情到了五月時就有了變化,先是政務處那邊沒有了消息,慢慢兒的不把這些事情轉報給軍令部,然後大軍行進調配物資時,大帥幹脆將這一塊拿了過去,也不再知會給軍令部。所以在五月的徐州府城內淮軍各部都是忙的熱火朝天,便是軍法部的那些軍官們走起路來都是揚塵帶風的,唯有丁寶楨帶著的一大票人卻幾乎無所事事,每天到了傍晚時分就能下班走人,這一點讓渴望建功立業做大事的丁寶楨很是不滿,令得他鬱鬱寡歡。
而跟隨他左右的多半也是淮軍中的精英人物,原本都在營務處幫辦,每天忙的腳不沾地,但各人都無什麼怨言,偏生現在無事可做,倒令得這些人怨聲載道,每天看向丁寶楨的眼神,不免得就有幾分不恭謹的味道出來。
也是,一帥無能累死三軍,而丁寶楨眼看著一天跟著一天的不得寵,也令得眾人在大帥麵前沒了斤兩,豈能不教眾人怨恨。
這一日眼瞅著又被大帥身邊的幕僚抱走了大堆文書,眾人投筆而歎,三三兩兩的結伴而去,言語之間自然也有頗多不敬之語,丁寶楨氣急,把腦海中的那些隱忍的韜略拋諸腦後,氣哼哼的去尋張華軒。
以他所想,現下淮軍就要得天下,大帥也要做天子,各朝曆代的開國君主都會防備那些位高權重的從龍鄖舊,這會子剝他的職權也是理所應當的事,他原本不該怨恨,而該慶幸大帥這般處置,這樣就等若讓他用從龍鄖舊鼎力大臣的身份在開國外就能養老,公侯的爵賞跑不了他的,三十來歲就定了一生功業,算是值得。隻是無論想的如何明白,半夜時也想過什麼君恩難測,伴君如伴虎的話頭,可惜事到臨頭,卻終究按捺不住。
他是以前的營務處總辦,也是現下的軍令部長,張華軒身邊的重臣數來數去,丁寶楨不算第一也是第二,把守帥府的中軍鎮軍士眼見得他也不帶從人,臉色鐵青兀自氣哼哼的走來卻也是不敢阻擋,隻得一層層通報了上去,待丁寶楨到得張華軒居所前,卻正好聽到張華軒在房內笑道:“他來要通報什麼,這個貴州佬肯定沒好臉子,快些讓他進來便是。”(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