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帥則英明睿智神武仁德愛民敬天法祖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乃是一等一的開國帝國天帝之子真龍化身,其人其身有法統,行事有章法,口蜜心黑手毒,正是中國百姓眼中必定會成功的開國帝王。如洪秀全,豬狗耳。
在循循善誘的楊英明的照料下,百姓們自覺的把距離又拉遠了一些,淮軍給臉,大夥兒卻不能不要臉,這位總鎮大將軍都說了,大夥有眼福能見得大帥,不過並不代表自己就能蹬鼻子上臉,楞把自己這一百多斤往前頭湊,楊英明幾句話一說,很多打定主意要迎接淮軍大帥的百姓自覺自願的又後退了幾步,打算在風平浪靜官兵齊歡喜的前提下,一睹大帥天顏。
很快,跟隨張華軒上徐州的文臣武將們簇擁著張華軒策馬而來。淮安距離徐州當然極遠,後世上在高速上也得開三四個小時,以現在的這種交通條件來說,每天行進三四十裏絕對是在趕路了,而張華軒從淮軍主力出發後決定趕到徐州,前期布置再加上趕路,五天功夫就到了徐州府城之外,這速度已經算是極快了。
閻敬銘要負責各州府的政務運作正常,他帶著沈葆楨等一幫人留在了淮安城內,並沒有跟隨左右,丁寶楨負責提調淮軍軍務,這一次北上正是為了打仗,他自然要一同前來。除了丁寶楨之外,文人幕客還有薛福成與薛福保兄弟二人,這兩人卻是等若張華軒的機要秘書,片刻也離不得身邊的。除此二人之外,當然還有軍統的總鎮張五常,自從被削奪內衛權力之後,張五常處事更加小心謹慎,再也不肯給張華軒忌憚他的機會,而他掌握的是秘密部門,隨時要備谘詢問,所以不論出行還是在淮安時,都得在張華軒身邊方可。再之後,便是內衛部隊的總鎮苗以德,徐州已經被內鎮接管,內衛的重心已經開始向北方轉移,現下的內衛雖不如當初那麼風光,與專責防禦的內鎮卻是不同,每個內衛軍人都等若憲兵,在淮軍的領地之內,仍然是軍民人等最為忌憚的存在。
除了這些心腹將領和幕僚之外,便是大量的淮軍中高級軍官跟隨左右,在這一群大人物的身邊,又是大批的中軍鎮官兵保護護衛,不能說是水泄不通,卻也是極費周章。畢竟此時淮軍的精英人物幾乎齊集於此,萬一有所不妥,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
這時候張華軒的威望地位已經無人能及,衣著上卻與身邊的幕僚和將軍們絕然不同。淮軍將校都穿著一般相同的軍服,隻是料子稍有不同而已。不論將校,頭頂都是黑色方簷高帽,一身紅色昵製軍服,肩頭上自然是金光或銀光閃閃的將星,腰間毫無例外,人人都是佩帶一支淮安步槍廠出產的左輪手槍,然後就是人手一支馬鞭。
武官如此打扮,自然都是精神百倍,十分威武。而文官服飾,卻是有些尷尬。原本淮軍初立時,文武俱是穿著大清官服,倒也無話可說。後來淮軍先行改製,一身行頭漂亮的緊,而易幟之後,文官再穿大清的官服自然是不倫不類,而新朝又未確定,現下千頭萬緒的事物又多,斷然沒有給文官去設計新官服的道理。沒奈何,大夥兒剪了辮子,身上的官服卻是千般百樣,隨意穿著。丁寶楨還穿著大清七品文官的官服,青金石頂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薛福成等人少年風流名士,瀟灑不拘,索性便都是身著布衣,也不戴帽,一身長衫,卻又是一頭短發,看起來頗是別扭。
唯有張華軒是好認的緊。以他身份,當然不能再穿著大清的官服,況且他對那身禽獸的衣衫也極為鄙薄,從不覺得其能代表千年華夏的華章,而光頭皮穿長衫,這樣年青莽撞的穿著也不適合他的身份,穿著淮軍將軍服裝,無形中倒與普通將領拉的一般地位,也不適當。倒是他別出心裁,隻穿一身不曾表明階級的普通軍士軍服,盡除階級標識,也無胸牌,一身黑色軍服極盡樸素,也不曾在腰間佩槍或是佩刀,亦無精致馬鞭執在手中,唯有如此打扮行之年餘之後,不但淮軍將士盡知大帥平時做如此打扮,便是領地內許多百姓也是清清楚楚,原因無它,隻因淮軍大帥如此做派之後,普通士兵與將校卻是再也不敢東施效顰,也與大帥一般相同的穿著打扮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