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上下大興土木,再加上連年征戰,盤剝浪費民財的情形極其嚴重,南京城內的很多中產之家首當其衝,助餉助工的催科這些年來就沒有停止過,眾多茶客雖然不敢直言抱怨,卻是一個個搖頭歎息,苦笑不止。按說這幾年來天國境內風調雨順,而且除了去年的一次大戰外,清軍雖然設了幾路大軍分路包圍南京,然而其實並沒有能力進攻,甚至兩軍之間連小規模的磨擦都是極小,說起來是兵荒馬亂戰火連結,其實在南京附近,根本沒有遭受過嚴重的兵災,這樣的情形,說起來百姓的日子應該好過許多,就算是天國大興土木,百姓也不至於太過難受才對。
這其中關節,聶士成與吳穆卻是清楚明白的很。這幾年來,淮軍上下都知道淮軍與太平軍遲早必有一戰,而知己知彼方能戰而勝之,所以不論怎麼嘲笑軍統,對軍統搞來的情報,淮軍的軍官們卻還是一樣的重視,有識之士,都會認真研讀分析。
現在太平軍境內百姓難過,最重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天國從出了金田之後就實行的聖庫製度。
太平軍初興之時,大夥兒都是一群光棍窮漢,打下城池金銀珠寶並馬匹糧食布匹再加上女子,如果平均分配太過麻煩,所以把這些繳獲一並歸入聖庫之內,到了鹹豐三年,天國占據的地盤變的極為廣大,聖庫製度也在各地推行開來,比如南京城內,百姓們手裏的金銀和口糧之外的糧食便要全部上交到水西門的燈籠巷內的聖庫裏,有專職人員負責管理,整個南京城的所有居民包括普通的太平軍將士手裏的財富,都有聖庫統一管理。
在天國早期,這種辦法不能不說是行之有效的,在鹹豐三年頒布的《****田畝製度》裏雲:“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則主有所運用,天下大家處處平勻,人人飽暖矣。”
在聖庫裏堆積如山的全是來自普通百姓手裏的金銀,還有戰場上的繳獲,從安徽運來的糧食把聖庫堆成了一座小山,其餘兵器綢緞布匹棉花藥材,一切物品應有盡有,極盡豐富充實。這種聖庫製度,有效的支持住了太平天國早期的一切戰爭活動,雖然普通百姓的財富被剝奪了,還不愧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集體財富共有製度。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南京城內的天國聖庫,不愧是:“金銀如海,百貨充盈。”
然而就在幾年之後,由洪秀全本人帶頭的腐敗開始盛行,天國的王爺們增多了,開始貪圖享樂的人自然也增多了,聖庫製度開始被破壞,很多王爺開始提取聖庫內的財物為自己的享樂服務,到了陳玉成封王後,聖庫製度已經完全敗壞,諸王大將們在戰後根本不上繳金銀與貴重物品了,隻是上繳少量的糧食,就算交差。就連當時掌握天國兵權的陳玉成對這種現象也是沒有辦法,隻能苦勸道:“諸位王兄王弟切莫私藏金銀,概行要買米糧為要。”可惜,在天國早期還算是有點朝氣的天國上層早就腐敗多年,到了那個時候,根本不會有人理會這種勸諭,而在****田畝製度根本就是畫餅充饑,根本得不到民心並發展民力,而聖庫又崩壞後,天國後期的財政之緊張,根本就是越打越窮,力量自然也越打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