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151)大麻煩(2 / 2)

張華軒這話算是說的極重,聶士成漲臉了臉,單膝跪地,答道:“標下並不敢,這一次委實也是標下有大錯在先,丁大人指責的原是不錯。”

“說的好。”張華軒笑吟吟上前將聶士成扶起,然後又笑道:“大丈夫能知錯便能改,所以聶功亭你能先認錯,其餘的事就不必多說了。年輕人些許傲氣也是好的,總比那些暮氣十足之輩,隻懂唯唯稱諾俯首言好要好上許多。”

說到這裏,張華軒麵露沉思之色,便是丁寶楨也是神色一凜,張華軒城府漸深,就是身邊這些幕僚又有幾人知道他的真實想法?而他每一句話,幾乎都有深意,或者說,這些麾下的文臣武將會幫他設想出多層的含意來,適才所言,到底是向誰表達不滿,卻是頗費思量之事。

張華軒卻是不管眼前這些人臉上的神情表現,隻顧著自己的思路繼續說道:“既然知道敬畏軍法,餘者皆不足道了。不過聶功亭你到底是年少氣盛,而且我對你拔擢太過,反而讓軍中側目。所以這一次就不賞你了,你可心服?”

這話算是張華軒難得的交心話語,他開始欣賞聶士成不過是因為對方在曆史上的功績,時日久了後,卻對這個小自己幾歲的年輕將領當真欣賞,而其實若以曆史上的功績來算,目前他麾下的劉銘傳與左寶貴等人,無不都是史書名將,而且都以愛國忠君著稱的。

這一番話出自張華軒真心,聶士成雖然傲氣,卻又如何不懂?當下大是感動,隻是適才已經跪過,這會子便強忍心中激動,隻是向張華軒抱拳道:“標下明白大帥用心良苦,日後絕不會再給大帥丟臉便是!”

“好,好好好!”張華軒連聲讚好,既然聶士成心服,便又轉頭誇讚了幾句左寶貴勇武,向著對方調笑道:“冠廷初入淮軍時,常常受罰,有一次也是違了軍紀,被我親自下令長跑二十裏,回來後差點累斷了氣,現在想起,是否有怨?”

“標下哪裏敢!”左寶貴表麵上做出一副驚駭模樣,其實心裏大是高興,張華軒身為一軍主帥,此時竟是記得自己當初為一小兵時的事跡,這種待遇,淮軍裏管帶一級的軍官,卻是不多。

“好了,不說笑了,來談正事。”張華軒連日公務繁忙,和這兩個老粗軍漢說笑幾句,心思不覺一開,眼角的疲憊之色也減輕了許多,其實張府已經成為一個行政與軍事的決策中心,此刻眾人雖然呆在這後園的花廳之內,前院卻是人聲鼎沸,雖然隔的老遠聽不清楚,總歸是一派繁忙景像,淮軍現在占地越發廣大,政務越發繁勞,而北伐之後勢在必行,軍務上的事也是瞬息萬變,不可稍有耽擱,因此這堂堂帥府每日前來傳令報信的使者不絕於途,在府內議事的文官武將也濟濟一堂,僅在這花廳之內,就有十數人之多,而在張華軒所居座位之前,便是一座碩大的沙盤,將淮軍布防與清軍防禦情形標明真切,而在場知兵之人一看就知,負責北伐的三個鎮已經都趕到預定的位置準備,北伐京師之事,眼看就要進行了。

一想到此,聶士成與左寶貴兩人都不免得還是麵露狂熱之色,身為軍人與數萬袍澤一起誓師揮戈北上,革舊立新,此何等英雄了得之事?追溯以往,唯有明太祖出身草澤,任用徐達、常遇春,領大軍北上趕走蒙元,恢複中原漢家江山之事可以相比擬了。

隻是他兩人願意如此,在張華軒與營務處的心裏,他們卻已經被當做棋子放在了別的地方,這種事,原就由不得當事人做主的。

張華軒沉吟片刻,以指敲桌,半響過後,方向著聶士成笑道:“北伐是由三鎮進行,多也是強兵悍將,你二人就不必掛心了。淮軍不是以將打仗,實是以兵而戰,隻需穩住軍心不絕糧道,北伐勝利則是必然之事。倒是南方,我頗為掛心。發匪自打敗湘軍後隻有三河一敗,而三河敗後到底是何等情形淮安不能盡知,若是彼輩借北伐之師,有識之士以數十萬人北上,則是淮軍的大麻煩!”(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