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117)戰安北?(2 / 2)

“所以說,那些洋鬼子教的東西當然是好的,不過也要因地而用,不要太死板。”趙雷的話雖然有那麼一點得意洋洋的味道,不過並不是針對吳穆一個人而言,軍中現在派係山頭很多,不過淮軍中高層的軍官顯然有一點較為相同,就是在排擠和排斥來自歐洲的教官上完全一致,絕無不同。

“好了,和這些煙槍兵沒有什麼好打的。吳穆,你領兩隊兵打上刺刀直接殺進去,你們這些講武堂出來的,理論學的一套一套的,實戰沒有幾次,今天就看你打的怎麼樣。”

淮軍已經實行了參謀製度,每團都有相應的參謀配給,鎮參謀長製度也即將出台,趙雷每常一想到那些幕僚或是文人在講武堂和洋鬼子學了一陣子後就能到鎮指揮當參謀長,成為配銀星的副將級別氣就不打一處來,他辛苦幾年也不過才是一個參將,讓一個沒有經曆實戰的小白臉當自己的上司,這口氣是肯定咽不下去的。

不過既然團裏也配參謀,那就是他的屬下,趙雷自覺有責任讓這些未來會給主官提建議,給下屬發命令的參謀見一下真的陣仗,今天這一仗顯然很輕鬆,就索性交給一顆銅星在肩的吳穆去做好了。

“是,團長。”吳穆在進講武堂前也是淮軍的士官,不過讀過五年的私塾,在當時算是個小知識份子了,有幸被挑入講武堂中學習,一出來就成了一顆銅星的軍官,他自覺也有責任和義務在長官與同僚麵前證實一下自己的能力。

“直屬第八隊和第九隊打上刺刀,跟我來。”

既然隻出動兩個隊,吳穆便點了團直屬的兩個比較精銳的隊,三百來人一起把刺刀上到槍頭,然後從隱蔽地列好隊出來。

吳穆第一次帶著兩隊三百來人做戰,有些緊張是免不了的,不過趙雷等一幫老軍痞明顯就是要看他的笑話,不但沒有人出主意,反而所有有經驗的軍官都把雙手環抱在胸前,笑嘻嘻的看著吳穆整隊。

這裏距離清軍大營還有兩三裏路,肉眼根本看不清楚,所以一下子出來倒不必擔心暴露目標,不過底下的動作該怎麼進行,就要看吳穆自己的了,不過以在場淮軍軍官的見識,兩隊精銳淮軍還有兩個從鹹豐三年時就是士官的隊正來指揮,就算沒有吳穆,想打跨這兩千人左右的綠營兵應該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全體有,向前便步走!”

吳穆揚著臉想了一會兒,便下達了命令。兩個隊正雖然吃了一驚,不過軍令就是軍令,現在除非趙雷剝奪掉吳穆的指揮權,不然理論上來說,對吳穆的任何命令都要執行。

兩個隊三百多淮軍就這麼把槍扛上肩頭,用著走便步的步伐,向著不遠處的清軍軍營而去。

“吳穆這個小子他要做什麼?”

如果吳穆不是正經的淮安府山陽縣人出身,住的地方距離府城不到幾裏路,而且也是最早一批投奔淮軍的老人,趙雷這會子幾乎懷疑他要帶著人去投降了。對麵的清軍就算是紙糊的,怎麼也有小兩千人,而且剛剛在瞟遠鏡裏看的清楚,清軍也還有一些老式的鳥統,現在光是坐在外頭曬太陽的就有好幾百人,兵器也放在手頭不遠處,如果打一個猝不及防,這些清軍肯定立刻作鳥獸散,不過這麼擺明兵馬的過去,如果對方集結起人手來守營,三百人未必能攻的進去。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趙雷隻能這麼安慰自己,就在他的注視之下,三百多淮軍大搖大擺的走近清軍的兵營,把守營門的綠營兵正閑的發慌,見狀連忙有一個跑去稟報上官,其餘的人用與其是懷疑不如說是好奇的眼光打量著這兩隊淮軍,他們不敢向明顯是軍官的吳穆搭腔,卻向淮軍的旗手問道:“兄弟,你們這是幹什麼?”

旗手沒有得到吳穆的指示不敢胡亂回答,吳穆微微一笑,答道:“我們是淮軍,來助江北大營攻打鎮江的。”

幾個綠營兵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吳穆不急不慌,看到一個綠營兵把總跑了過來,隨口問答幾句就下令開營門,而就在吳穆的身後,一麵寫著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字樣大旗,正在迎風招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