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張華軒還真是頗為讚同:“是啊,我就沒覺得京師有什麼好,暮氣確實是不小,而且我看過多少年也不會有什麼改變。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在京師任職,當初捐官時也沒有到京引見。”
“我看咱們淮安就很好,一切顯的朝氣蓬勃。”薛福成顯然對淮安已經有了很強的歸屬感,提到淮安時就滿臉的驕傲,與剛剛提到京師時的鄙夷模樣絕然不同。
“聽說大人接著要建設海州?”
“沒錯,淮安雖然不錯,也是內陸的交通要道,不過它先天不足。玄耘,以後是一個海洋的時代,咱們以前不懂,所以讓英國鬼子一直打進鎮江,以後要還是不懂不重視,遲早有一天會被人打進京師,燒掉圓明園。”
薛福成確實覺得清朝已經是日暮西山,所以今天主動與張華軒挑起這個話題,不過對洋鬼子能打進京師燒掉圓明園卻是有點似信非信。
看到他的臉色,張華軒也知道自己這個年輕的幕僚並不相信。其實雖然當時的中國打輸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但當時的人消息太過閉塞,而且經過清朝的閉關鎖國,對國外原本的一點了解都蕩然無存,所以雖然打輸了戰爭,其實不少人都覺得是前線將士無能,或者是敵軍使用了妖法之類。
“玄耘你不要不相信,這幾年英法兩國和俄國在克裏米亞爭戰,你知道雙方動員了多少軍隊?英法兩國大約是二十來萬,俄國是五六十萬人,雙方都是出動了精銳,火炮數量極多,這場戰爭我的判斷是俄國必敗,因為俄國人的火器太差,軍隊素質也遠不如英法兩國。可是玄耘你也知道,當初英國人打咱們大清,開始就出動了四千來人,最後也就一萬來人。如果他們把在克裏米亞的二十幾萬人派到中國來,你覺得會怎麼樣?”
看到薛福成一臉震驚的模樣,張華軒冷笑一聲,又道:“不過以他們的國力,也沒有能力和財力把這些軍隊派到中國來,克裏亞米戰爭爭的是巴爾幹半島的統治權,這個對他們太過重要,遠遠大過於在大清的利益,所以兩邊都拚盡全力。明後年戰爭打完,我想他們的眼光就會投到咱們大清來,到時候如果再打,最多也就兩三萬人的規模罷了。”
薛福成還是滿臉的驚愕,還有一點點惶恐,他此時與一般的中國士大夫或儒生不同,在淮軍呆了一段時日,對淮軍的戰鬥力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而平時據張華軒所說,淮軍現在的整個訓練與做戰水淮,大概與英法軍隊的二線守備部隊差不了多少,與俄軍的一流也還有點差距,可就是這不到兩萬人的淮軍就能橫行中國,更不要提相同數目或更多數字的英法強國的軍隊,再配上堅船利炮了。
“越是這樣,福成就越是有話要對大人說。”薛福成已經把驚愕的麵孔收了起來,轉而變的堅決。
“好,有話便說,我看你這次跟我過來沒有這麼簡單,應該是故意顯的空閑,好讓我點你的將。”
“福成這一點小心思自然是瞞騙不了大人。”被張華軒這麼把遮羞布扯了下來,薛福成倒沒有一星半點難堪的感覺,反正他不論是年齡和地位都比張華軒小,就是被看穿了或是幹脆訓上幾句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福成有意跟過來,就是有心腹的話要和大人說。在淮安時耳目太多,沒有辦法不露形跡的和大人談心。”
“哦?”張華軒這時候還真的起了興趣:“那你究竟有什麼話要和我說?”
“大人覺得大清現在這個狀態,還能維持的下去嗎?”
“維持應該不難,不過沈葆楨他們天天叫著要中興,我看也難。”
“我也覺得是,大清是積重難返了。”
薛福成麵露沉思之色,向著張華軒道:“如果沒有來淮安效力,憑我兄弟兩人中舉不難,然後做官,或是到駱秉章或是曾國藩或是哪個督撫手下做幕府,這應該都不難。而且我這兩年觀察,太平軍雖然看起來還能打,其實沒有什麼前途。假借妖教來煽惑民眾起事從古至今就沒有成功過的。況且,洪秀全連張角都不如,人家最少在成功前沒有大興宮室。”(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