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還是二十不到的年紀就嶄露頭角,兩年不到的光景,已經是風雲際會,成為大清的一方重臣,自己這個堂堂的漕運與河道兩個總督銜加在頭上的要員,還不得在這裏老老實實等著他接見!
張華軒當然不知道王有齡的心思……就是知道了也漫不在意。王有齡不算他的班底,可又算他的班底,所以賞臉接見是必要的,不過在禮數上可就不必要那麼講究了……
他就穿著一襲綢袍,穿著布鞋,手中一柄折扇,模樣兒要多消閑就有多消閑,遠遠看到王有齡負手而立,滿腦門子官司,張華軒也不在意,隻是笑眯眯向王有齡道:“英九兄,今兒怎麼有空到我這來?”
一別數月,張華軒的氣質神情卻又比之前絕大不同,如果說以往他的那種風度氣質還有點做作與扮演的感覺,曆經淮北大戰之後,此時的張華軒鋒芒內斂,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揮灑隨意,而與他稍稍對視,卻又覺得一雙眸子黑沉的看不到底,根本無法窺探出他的半點兒真情實感。
王有齡心裏暗讚,卻是絲毫不敢怠慢這個比自己小一半歲數的太子少保,當下老老實實答道:“擾了玄著兄了,這陣子知道玄著兄很忙,不過有位故舊一定要托兄弟帶來拜會,不得不如此耳。”
張華軒心裏一陣膩味,自從他掌握兩淮大權後,那些齷齪官兒撞木鍾求好處的數不勝數,宗族鄉裏求張紫虛說話要人情的也不在少數,畢竟在淮軍也好,在興辦的工廠裏也罷,隻要放了一個實缺,不論有沒有好處可撈,正俸收入就不在少數了。淮軍普通士兵一個月都好幾兩白銀可拿,那些齷齪官兒總以為張華軒是冤大頭,一心要撞木鍾在淮軍或是地方上找個事做,然後長袖善舞,在淮安好好撈上一票。
當下臉上的表情就略微冷淡了下來,向著王有齡笑道:“貴友是來找事做?其實漕運上就有不少空缺可以放,兄弟這裏正俸不少,不過額外的好處是一文也沒有的,如果犯了我的軍法……那就不好說了。”
說罷,呆著臉喝茶。
其實他心裏清楚的很,王有齡的漕運一年總有幾百萬糧食和銀子過手,不過那些好處早就被張華軒盤剝的幹穩,清江浦全境在張華軒的掌握之下,轉運之時的那些貓膩好處都讓張華軒吃了補貼淮軍去了,王有齡哪有什麼好處能打發人?
王有齡果然麵露難色,看著張華軒期期艾艾,一時半會竟是說不出話來。
倒是他帶來的那個商人大約三十左右,一嘴小胡子沒留幾年,個頭不高,滿臉的精明強悍,眼看張華軒把王有齡堵的說不出話來,他自己卻是絲毫不懼,上前向張華軒跪下行禮,隻道:“草民胡光墉見過大人,祝大人萬福金安。”
這也是當時百姓見上大人時的慣有套路,俗語說拳不打笑臉人,這人如此憊懶,居然自己就這麼叩首問安,張華軒無奈一笑,隻得點頭道:“起來,這裏是私底下,不要行那些官麵上的禮,說官麵上的話了。”
胡光墉咧嘴一笑,順杆兒就爬:“是,王大人也早就說過,張大人最體恤下情,最是親民,最是……”
此人連套的頌聖套話說出來,張華軒不覺更加膩歪,當下冷著臉道:“有什麼事你就說,不然我忙了一天,沒來由來聽你說這些無用的廢話。”
“好,大人既然這麼說,小人也就直說了。”胡光墉突然間變的神采奕奕,向著張華軒道:“小人願意投效大人,為大人包銷工廠出產的物品,紗、布、油、麵等物,俱願包銷,隻要大人不發貨給別的浙商,小人可以先付款,後提貨。”
張華軒眼前一亮,這不就是後世的所謂總經銷的套路麼,從出產者那裏弄到第一手的物資,然後分段包銷,賺取最大的利潤,眼前這個而立之年的浙商,看起來倒是野心勃勃,而且居然還能這麼先行的商業手法,看來淮安工廠的出品,已經引起了南方商人的注意,自浙商起,閩粵等地的大商人想必也會聞風而至!(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