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39)品評(1 / 2)

張華軒宴客的主角是和春與福濟,不過這兩人是滿洲大員,一個是新任皖撫,淮北戰後必定會受到褒獎,前途大好,一個是欽差提督軍務,正兒八經的節帥!兩人如此身份,自然不會早早兒就到張華軒的駐處赴宴,中午遞了帖子,傍晚間已經是賓客如雲而集,車馬轎子整整擠了一條街,整個皖北的文武大員齊集舒城,張華軒一帖打盡,文有在野尚書、侍郎,現任的布政使、按察使,當紅實權道台、武有將軍、提督、總兵、副將,還有什麼副都統、佐領、參領,滿滿當當,擠了一院子的冠帶輝煌。

司道敵體,張華軒是按察使加二品銜,滿院子裏的官兒將軍,品銜都不在他之下,雖然這些官兒不能與他這個實授按察和兩淮團練相比,不過大麵禮儀上卻是禮節相同,張華軒身著月綢長衫,揖讓迎客,寒暄致意,張國梁穿著二品武將的補服,外罩黃馬褂,代表淮軍交接賓客,其餘諸將也是冠帶儼然,一並迎客。

到得傍晚時分,道台以上的大員到了不少,其餘府、州、縣一級的文官與遊擊、守備、千總、把總這一級的武官,再加上地方上的各級團練也來了不少,這些人就是以下屬禮來求見,張華軒也隻是在對方進門時一笑拱手,然後道一聲:“請”便罷。

這樣的熱鬧陣仗淮軍上下見的極少,張華軒帶在身邊的幾個張府下人卻是熟門熟路,淮安鹽商雖然沒有政治地位,不過地處南北要隘,來往的文武官員見的多了,府裏也經常宴請,所以辦起差使來倒也頭頭是道,並沒有什麼出乖露醜的地方,這一次張華軒大宴賓客,所求的便是他最近風頭太盛,北京那邊已經傳出風聲,要讓他實授安徽布政使,從一個捐班道台,到手握重兵的一省布政,眼看就能開府封疆,這如何能讓那些十年寒窗,辛苦由七品京官或外班做起,最少十年才能做到道台,然後才有機會做到三司的官員服氣?今天來赴宴的官員表現上都對張華軒讚不絕口,私底下卻又是什麼議論法兒?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啊,大清的官場,和光同塵的年頭,確實有點兒曆史了……

“振嶽兄,你看這幾個人如何?”

沈葆楨被張華軒拉著一同迎客,他是剛剛外放的翰林,又是徐則徐的外甥,少年時就名聞天下,皖省官場這些人如何不知道他?

對他加入張華軒的幕府,眾人自然意外,自然也對張華軒高看了幾眼。眼前這個二十出頭的年輕按察,到底在京師有什麼樣的勢力,由於沈葆楨站在張華軒的身側,卻是不由得不讓眾人多想一層了。

沈葆楨何等樣人,行軍布陣他尚且是門外漢,官場交通陰謀伎倆他卻是見的多了,張華軒這點搗鬼術瞞騙不了他,他是現任的江南道監察禦史,算不得是張華軒真正的幕客,以他的意思,皖北戰事一了,他仍然要與淮軍一起回到淮安,然後到蘇州上任,這一次張華軒搗鬼有術,拿他這個名翰林來增加自己份量,他心裏雖知其意,卻也知道張華軒實在是根基太淺行事不易,便也隻得捏著鼻子忍了。

此時聽得張華軒一說,便沒有好聲氣道:“州縣以上,遊擊以上,都已經進了院內,這時候吵的沸反盈天,一個個都滿臉酒色,恕兄弟我眼拙,當真看不出淮地有什麼人才!”

當時太平軍興不久,湘軍與淮軍還沒有成型,兩地的人才都並沒有冒尖,而須得五十的後,才知道左右中國命運的,便是當時的湖南與安徽人。

所以沈葆楨一說,張華軒也不以為意,隻微微一笑,答道:“兩淮風氣剛勁,自古多出英雄,振嶽兄的話太過,一會要罰酒三杯。”

沈葆楨冷哼一聲,道:“若當真有人才,罰酒領了便是。”

張華軒嘿嘿一笑,指著門外笑道:“外頭這幾個人,便是兄弟千辛萬苦,尋覓來的人才,振嶽兄看了之後,一一品鑒一下如何?”

沈葆楨知道張華軒絕對不會為無聊之事,當下便平心靜氣,與張華軒一起觀察站在門外的幾人。

他們當然是張華軒相邀而至,不過位份太低,沒有資格直接進入,此時此刻,各人都拿著手本,恭身站在大門之外,張華軒有意不立刻宣請他們,卻是將這些人晾在大門之外。

正值夏末秋老虎的天氣,一絲兒風也沒有,早早進來的那些貴人們語笑寒暄,聲音隔著幾條街都聽的清楚,下人們上冰塊,上酸梅湯,打著扇子還是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