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石達開破安慶後,安徽的文武官員躲到廬州,將廬州權做省治,石達開後來離開前敵指揮,自己駐守安慶,又由秦日綱接替帥位,繼續督主力攻打廬州,決心要把安徽拿下,使其全境成為天國上遊的屏障。
自天國得天京的那天起,甚至在此之前,天國上層就有西征與北伐兩派之爭,東王楊秀清原本是支持北伐,決心一舉將清廷中樞拿下,不過他在北伐軍初出時就病倒,拱手讓出了主導權,這樣一來,曾天養、秦日綱、胡以晃等悍將卻是西征派的核心,他們不願意率主力北上,導致林鳳祥與李開芳在北方被圍。
北伐無果,而安徽卻不能不保。安徽地處天京上遊,特別是安慶更是戰略核心中的核心,保有安慶,方能有天京,而安徽也是盛產米糧之地,天國在天京之初根基不穩,江南是四戰之地,蘇州常州等地還握在清軍手裏,為了穩定人心充實聖庫,唯有保全安徽上遊,才能護得天京安全。
如此,西征派占了上風,得到了天國上層的全麵支持,翼王石達開又是天國上層中最驍勇善戰的開國諸王之一,石達開親領西征軍進入安徽,再得安慶,然後攻入江西,在半壁山擊敗湖北按察使唐樹義、江忠源等部,九月二十九日,攻克九江,鹹豐三年十月,西征軍入湖南,克黃州,占領漢口與漢陽,十一月,石祥貞屯兵黃州,監視武漢,主力在胡以晃等人的統領下返回安徽,石達開駐安慶總理全局,秦大綱與胡以晃等人率西征軍主力向廬州方向猛攻,十一月間,連克桐城與舒城,斃安徽團練大臣工部侍郎呂賢基,十二月底年,新任安徽巡撫江忠源抵達廬州,太平軍主力將廬州圍的水泄不通,晝夜攻打,到了張華軒借清江浦一事拿下近乎整個蘇北的地方軍政大權時,廬州已經被圍十餘日,眼看就要陷落了。
江忠源以舉人的身份在道光年間便舉辦團練,立功至知縣,太平天國一起事,他便帶著五百楚勇趕赴廣西,屢立戰功,到鹹豐三年時,因功至按察使,在江南大營幫辦軍務,奏陳嚴法令、汰弁兵、明賞罰、戒浪戰、嚴約束、寬脅從等整頓軍務的主張,為湘軍組建積累了重要經驗。
這樣一個人才,在後世因為打太平軍太過出力,而被評價為“血債累累”。張華軒對他的血債沒有興趣,對他的勇毅與組織才能卻是很感興趣,此人是一個典型的湖南人的代表,堅毅果決,有勇氣,有手腕,同時還食古不化,不懂變通。他才不到兩千人,被幾萬太平軍圍在廬州城內,不走不投降,其仆奔他逃走時,江忠源咬仆人耳朵至血濕衣襟,最後自己下來,與趕來的太平軍肉搏,以書生之身殺敵數人後,投水自盡而死。
此時的湘軍經曆過湘潭大敗,嶽州之戰,還沒有敢於出省做戰,曾國藩在湘潭敗後幾欲投水自盡,其父寫信斥罵於他,說曾國藩起團練原是為了安定天下,結果要是死在家門口的話,老子不會為你掉一滴眼淚。
可是湘軍實力確實不行,經過長沙整頓後,在嶽州一戰時,還是靠著塔齊布與羅澤南、李續賓等人的個人勇力,才擊敗了戰意不堅的太平軍,想讓這支軍隊出省做戰,那當然是絕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