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追擊(1 / 2)

太平軍連夜退卻,隔了幾裏地的淮軍上下當然不知道,淩晨時分,換班的騎兵借著細微的亮光發覺到了異常,一小隊十來人的騎兵大著膽子靠近了太平軍的營盤,發覺對方已經全師退走,大驚小怪的騎兵大呼小叫回到淮軍營裏,立刻求見張華軒,稟報給他知道。

“撤走了?”

張華軒披著夾衣,坐在大帳裏撫著下巴思索。他咬著太平軍不放,當然不是對方揣測的害怕朝廷責罰,揚州一戰,江北大營敗了,就他打了勝仗,清廷再蠢也不會怪罪到他的頭上。這一次咬著不放,純粹是要給這一部太平軍施壓,把他們迅速趕走,讓他們回到原本的曆史軌跡上去。

事實上,現在的態勢與曆史上也差不多,太平軍想輕取揚州失敗並不影響大局,昨天一戰他們的精銳死傷也不多,從蘇北進軍也從來不是太平軍高層們的選擇,這次在揚州城下戰死的精兵不多,還打破了江北大營,所得遠大於所失,也不存在麵子上過不去的問題,借著張華軒給太平軍壓力不夠的契機,迅速擺脫離開,這應該是符合常理的行為,而不是對方假借退兵,吸引淮軍主力追趕,最後殺一個回馬槍。

想通了此節,張華軒精神一振,一把丟掉披在身上的夾袍,喝道:“擊鼓傳將,追擊發匪!”

轟隆隆的鼓聲迅速響起,張華軒發下令去,命令全軍立刻出發,追擊逃敵。

說是追擊,方向卻是不對,太平軍應該是繞過揚州,往西北方向去了,張華軒卻是一馬當先,向著東北方向的邵伯鎮而去,一眾淮軍將領麵麵相覷,卻是不知道張華軒的用意,倒是苗以德跟隨張華軒多日,對這個大人的想法約摸能猜中一點,不過身為中軍軍官,卻是不敢胡亂說話,隻是帶著人簇擁在張華軒身前身後,小心護衛。

太平軍的主力已經全部退走,過萬淮軍浩浩蕩蕩殺往三叉河與邵伯鎮一帶,有一些來自鎮江的零散太平軍一看即走,根本不敢交戰,偶爾有些散兵遊勇不開眼,也迅速被開路的中軍營用來複槍打死。

等大軍殺到了三叉河與邵伯鎮一帶,零散的清軍與太平軍都多了起來,淮軍一邊清散那些小股的太平軍,一邊收羅江北大營的敗兵,小半天功夫,居然也收攏了兩三千人。

這些清兵打仗不行,擾民卻是行家裏手,軍營附近原本就很少有百姓敢住,此次大敗後軍紀蕩然無存,沒有了最基本的軍法約束後這些散兵遊勇越發禍害百姓,沿途幾十裏下來,亂兵們搶掠百姓,胡亂殺人、強奸等很多罪行數不勝數,僅是張華軒親眼所見,就不下十幾例。

犯事的清兵被張華軒下令抓捕起來,其中絕大多數是綠營兵,也有少部兵的八旗兵,綠營兵還算老實,八旗兵卻是邪行的很,被抓捕時還高聲叫罵,聲稱張華軒這個道台管不到他們,就算犯了軍紀,也隻有八旗的佐領參領們才管得著。

這些旗兵大爺所說的當然是事實,當苗以德彙報的時候,卻發現張華軒的臉冷的可怕,當下不敢多說,老老實實退下,繼續下令拿捕犯事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