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揣摩,不斷總結
唐加思
彎彎手指,參加藝考的那幕情景居然已經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曾經,在同屆藝校生都在躊躇著畢業後是就業還是繼續升學考試的問題時,我毅然選擇了繼續求學這條道路。因為從小我就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去北京讀大學。雖然小孩子的夢想總會變來變去,但這個夢想卻始終未曾改變。或許就是這種堅持,讓我堅定地來到了北京!
北京,一個陌生而又親切的城市。我和一起來參加考試的同學住在同一個賓館。整一層樓幾乎全是我們這些考生,每天都有人在樓道裏練聲、練台詞、練舞蹈,反正一切關於專業考試的項目,我們都在積極準備,有時也會互相交流備考中遇到的問題。
當年我報考了四所專業院校:中戲、北電、廣院(上學後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了),還有國戲(中國戲曲學院)。早就耳聞每年表演專業考試都是人山人海,眼見為實,真的一點兒都不誇張。我這個湖南小個女孩,站在人群裏顯得並不打眼。
第一場麵臨的考試是中戲的表演初試。我們排隊進教室,兩排考生麵對麵分別坐在教室兩邊,挨個進行考試。每個人上去先報考號、姓名、身高、來自哪裏等。看著馬上要輪到自己時,心裏漸漸變得緊張起來,手心一直在冒汗。
其實我在藝校已經學習了四年音樂劇專業,按理說還是得到過一些鍛煉,演出時都沒考試時這樣緊張。於是我不斷深呼吸,走上台的時候,腦子裏閃出老師對我說的話“首先把那幾步路走好,站定再說話”。我這樣做了,然後才開始自我介紹,結果還比較從容,也沒再像之前那樣緊張了。
接下來是表演考試,題目我還記得。老師在場上準備了一個方墩,讓我們每個考生與方墩產生聯係和關係。聽到這個題目後,我設想了一個很普通也比較簡單的情節,讓自己和方墩合理地聯係在一起。在其他考生表演時,我反複揣摩我的那個設想是不是成立,反而沒有花心思去想該如何把設想更好、更真實地表達和傳遞出來。
到我了,我“進到一個房間,發現房間燈是滅的,反複開關了幾次,燈都沒有亮。於是我想可能是燈泡出了問題,就去搬了一個凳子(就是那個方墩),踩在上麵把燈泡卸下來看,發現燈絲燒黑了,於是又去拿了一個新的換上。然後再試開關,燈亮了。”按照之前的設想,我看似順利地表演完了。不過考官叫住了我,他問:“燈泡燙不燙手呢?會不會是一直點著的燈突然壞了呢?”
我下意識地解釋說:“我是剛到這個房間,剛開燈,燈泡是涼的。”老師笑了,對我說:“那現在再來一次,發現一直亮著的燈滅了,好不好?”我說好。後來我照著老師的提示又表演了一次。演完,老師很和藹地對我說:“如果剛才你的設計再細膩一些,是不是會更好呢?比如你會不會先試著用衣袖去包那個燈泡,後來發現不行,再去尋找別的辦法等等。小品雖然展現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細節。”我點頭……感覺上了一堂真正的表演課!
回到住處,我一直忐忑於考試沒有表現好。晚上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一直在回想考試的事,還有考官老師說的那幾句話。細膩,怎麼細膩?突然有了一股衝動,想再試一下。正好隻有我一個人在房間,於是起身,找了個凳子,開始去夠賓館天花板上那個大圓燈,這才發現原來我根本夠不到那個燈,後來找了幾本書墊在腳下,才算碰到燈。
有了這個體驗後,我開始繼續豐富自己的行動。我想,我到這個房間原本是打算做什麼的?後來發現燈壞了,要換燈泡,也許中間還發生了一些其他狀況,比如找不到新燈泡,或者我又要用到這個凳子去一個高處找燈泡等等。於是我不斷在表演中給自己設置一些小障礙,慢慢豐富表演內容。漸漸地,我覺得自己開始領悟考官對我說的話。再之後的每一次考試,也都是如此,我總能在表演上收獲一些什麼,雖說不一定很通透,但我開始覺得考試不再那麼可怕和令人緊張。正是帶著這樣點滴的積累和收獲,最終,我幸運地成為了中國傳媒大學2004級表演本科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