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番外 女媧(1 / 1)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製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鼇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雄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人物淵源

上古神話

女媧,據考古出土的文物遺址、遺跡和彩陶紋飾提供的史前人類與洪水抗爭及對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跡信息,究其曆史文化根源,在於原始母係社會女性崇拜觀念的遺傳。

稱號亦有媧皇、靈媧、帝媧、風皇、女陰、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陰皇、陰帝、帝女等,史記女媧氏,風(或為鳳、女、雲)姓,是古代傳說中的大地之母。

造物造人

一說她的名字為風裏希(或為鳳裏犧),是中國曆史神話傳說中對萬物救助巨大的一位上古女神。相傳她是華夏族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

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 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重立四極天柱,平整天地。 另外傳說女媧製造了叫一些叫笙簧、瑟、塤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 記載中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製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婚姻女神。 女媧看到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單調,產生憐惜之心,化甘露為酒,賜給百姓。百姓飲之醇美,解勞頓,舒筋血,百姓感恩戴德,以酒敬女媧,後來成為禮儀,女媧又被尊為禮儀之神。

女媧神話具有雙係性。第一係是作為創世女神的女媧,以神靈的形象出現,被稱為人類之母與大地之母。第二係是作為上古賢王的女媧,以人類的形象出現,是母係氏族首領與上古三皇之一。

曆史地位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女媧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是史前文明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已經開展的中國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對象。

補天救世

先秦文獻古籍《史籀篇》《楚辭》《山海經》和秦漢以來的《禮記》《漢書》《淮南子》《風俗通義》《帝王世紀》《獨異誌》《路史》《繹史》《史記》等史料都有關於女媧的記載。在整個古文化係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類發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一是有突出的曆史文化研究價值,是傳承華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增強民族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三是對增強創業精神、充實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促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體現了奇特的民間、民俗文化現象,對人生禮儀、人類生存、文化傳承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女媧的地位時有變化,有時在三皇之上,有時在三皇之內,有時在三皇之下。據說原因有三:

一、神話傳說中女媧化生萬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

二、傳說中伏羲、女媧既為血親又為夫妻,均為一家人,列入三皇時有時兩個人都選中,有時隻選一人作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

三、《尚書》在經書中的顯赫地位使得它所宣傳的伏羲、神農、黃帝三皇觀點為大多數人認可,而且女媧所在的是母係社會,之後是父係社會,以男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