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確不假,也許一份耕耘不能換來一份收獲,但一份收獲卻必須有一份耕耘!成功不會從天而降,人必須付出行動,才能有所成就,天才和成功其實就是不懈努力和積極行動的結果。
好多人失業後,不是沒有就業崗位,也不是沒有掙錢機會,問題就是“不願意去出那個力氣”,寧肯坐在家裏吃低保,也不出去拚力多掙幾百“血汗錢”,伸出兩手等著人家“送溫暖,獻愛心,扶貧幫困”,動不動還一味地怨天怨地,指責社會如何“不公”,怪罪命運如何“不濟”。這樣的人,恐怕也隻能一輩子受窮了。
勤奮是所有企業家成功的法寶。“艱苦”和“創業”往往是連在一起的。創業伊始,資金短缺,規模過小,沒有知名度,大企業排擠等會困擾小生意,艱苦創業在此時尤顯重要。
金利來領帶現在已是世界名牌,曾憲梓也堪稱“領帶王”。但曾憲梓的發家卻是充滿著艱辛,曾一度推著小車在商場門口和大街小巷叫賣他的領帶。正是經過了這樣的勤奮努力,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才有今天的成功。
熱愛並付出努力,堅持行動,是成功必須邁出的第一步。成功是辛勤勞動的結果。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隻要你能像郵差弗雷德那樣,即使處於平凡的崗位,隻要通過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堅持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無與倫比,就可以跨越平凡成為精英和傑出人才。
認準了就堅持到底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勝利者,往往是能比別人多堅持一分鍾的人。
卡耐基在被問及成功秘訣的時候說道:“假使成功隻有一個秘訣的話,那應該是堅持。”
美國華盛頓山的一塊岩石上,立下了一個標牌,告訴後來的登山者,那裏曾經是一個女登山者躺下死去的地方。她當時正在尋覓的庇護所“登山小屋”隻距她一百米而已,如果她能多撐一百米,她就能活下去。
這個事例提醒人們,倒下之前再撐一會兒。勝利者,往往是能比別人多堅持一分鍾的人。即使精力已耗盡,人們仍然有一點點精力,用那一點點精力的人就是最後的成功者。
美國一位叫羅托洛的年輕人,1946年時他已33歲了,卻突然想起了要從事投資活動。投資什麼?自己沒本錢。後在母親的幫助下,訂了一個投資計劃:把手頭上的零用錢存起來,二是把自己收入的10%投入股市,因為一個人拿出收入的10%絲毫不會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此後又用紅利進行再投資(但必須堅持一個原則:無論股市如何上下波動,都不出售股份),經過幾十年的耐心積累,他目前擁有400多萬美元的股票,每年的投資收益超過20萬美元。
所以,隻要你遵循一些普通的原則,力戒浮躁心態,那麼,任何人都能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往往,再多一點努力和堅持便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以前做出的種種努力,付出的艱辛便不會白費。令人感到遺憾和悲哀的是,麵對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多數人選擇了放棄,沒有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現在大家都知道電話是貝爾發明的。其實發明電話的大量工作都是愛迪生等科學家完成,貝爾所做的僅僅隻是將電話中的一個螺母轉動了1/4周。為此他們打了一場著名的官司。法院最後將電話的發明權判給了貝爾。法官說:雖然愛迪生等科學家做了大量工作,但他們認為電話不能實用,而最終放棄了。可貝爾沒有放棄。他將螺母轉動了1/4周,改變了電流幅度,致使電話有了實際用途,所以電話的發明權應屬於貝爾。愛迪生等科學家的失敗距離成功的整體缺少了多大一部分呢?僅僅隻是將一個螺母轉1/4周。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曾說過:我成功過,我失敗過,但我從未放棄過。古今中外,無論哪個領域的成功人士,他們都有一個惟一的共同特點,那就是有金剛般的超人意誌力,有百折不撓的堅持力。
1882年,26歲的考拉爾來到斯特林鎮,在一所學校做老師。考拉爾酷愛讀書,但他發現,偌大的斯特林鎮居然沒有一家像樣的、專門的書店,書隻有在百貨商店才能偶爾零星地見到。考拉爾靈機一動,自己為什麼不開一家書店呢?這樣,既滿足了自己讀書的需求,賺了錢還可以補貼家用,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