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莎”——襪業大王的翁榮金兄弟,1986年到新疆做生意。他倆在擁擠的火車上站了四天四夜。翁榮金後來回憶說,那四天四夜漫長得仿佛是人的一生。到站的時候,兄弟倆的腿已腫得不能走路了。後來兄弟倆又一起擺攤,每天隻吃兩頓盒飯,睡三四個小時。
威力打火機的老板徐勇水當年為籌集創業資金,將東北的鋁錠“倒運”到南方賣。由於沒錢雇人,他自己搬運鋁錠上火車,結果被脫手的鋁錠砸傷腳;為了“押運”車皮,他每次都是幾天幾夜沒敢合眼。
很多有錢人創業的時候,都是一無資金、二無門路,甚至沒有多少文化,他們幾乎無一例外是靠吃大苦、賺小錢才完成原始積累的。他們身體上不怕勞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業中不怕起伏,創業中不怕艱險;他們能吃苦、敢吃苦、以苦為樂,經過飛蛾出蛹般的痛苦掙紮與磨煉,最終才獲得成功。
浙江大虎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大虎現在擁有三億多元的資產,是很多人的偶像。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他在年少時吃過多少苦,遭過多少罪。
周大虎初中畢業後,就到農村插隊。那個時候,鄉下的生活根本沒有辦法維持下去。於是,在他17歲那年,周大虎便跟隨幾個同鄉,開始流浪天涯,四處謀生。他最先是到了西安,做鈑金工。由於當時他們沒有全國糧票,吃飯就是個大問題,經常有上頓無下頓,居然吃過一個月的柿餅。盡管這樣艱苦,但當時有組織的外出打工是聞所未聞的。沒過多久,組織他們的包工隊隊長以“黑包工頭”的罪名給槍斃了。周大虎也被抓進大牢,在西安關了一個月之後,將他遣返回了老家。
但是迫於生計,周大虎又開始跑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地流浪,其間的艱難困苦、酸甜苦辣恐怕隻有他自己明白。25歲那年,周大虎接母親的班,進入郵電局工作,開始了每天扛郵包的生活。他對這個相對穩定的工作十分珍惜,所以他自己給自己下任務:每天扛的郵包必須比其他的人多。因為有了七年流浪吃苦的經曆,所以當其他人都叫苦不迭的時候,周大虎並未覺得苦。
周大虎是靠生產打火機而發財的,但他進入這個行業時,已經是1991年。他進入這一行業也是因為遇到了苦惱的事情:妻子下崗了。麵對這一人生挫折,周大虎不等不靠,他用妻子那5000元安置費,招了幾個工人,騰出一間住房作為生產車間,開始了創業生涯。憑借他吃苦過程中積累的閱曆、膽識、忍耐等個人素質,他在經營中迅速站穩了腳。一年之後,周大虎就鳥槍換炮,他租下了一個兩百多平方米的廠房,招募了一百多個工人,幹脆辭職,開始專心締造他的打火機王國。
為了事業的發展,周大虎一家三口從剛裝修好的新居搬進租來的破舊廠房。一家人擠在沒窗戶、沒空調、沒廁所的小閣樓裏,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發誓“不搬新廠房,絕不搬新家”。
當時,廠裏沒有洗澡間,也沒有吃飯的地方,全家也隻能整天叫盒飯,把一百米遠的公共廁所當衛生間,在深夜一兩點鍾一家人才能洗澡,這一住就是整整五年。待新廠房蓋起後,周大虎才搬新家。正是周大虎這種敢於吃苦的精神,使得他的銷售額連續五年不斷翻番,到1999年產量達到一千萬隻,產值突破億元大關。現在,大虎打火機廠有一千多名工人,下有數家打火機零件配套生產廠家,兩萬多名工人。他的產品暢銷國內並出口到世界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苦其心誌”為什麼先於“勞其筋骨”,是因為一個人無論是要賺錢還是要成才,或者要成就大事,錘煉、磨難是必不可少的。梁啟超有一句名言:“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富人致富的經曆印證了一句民謠:能吃苦,吃半輩子苦;不能吃苦,吃一輩子苦。
想賺錢就得吃苦,想賺大錢就得吃大苦,這是千真萬確、顛覆不破的真理。“自古英雄多磨難,紈絝子弟少偉男”。小老板靠勤奮吃苦賺錢,中老板靠經營管理賺錢,大老板靠投資決策賺錢。所以,在創業階段中,尤其需要吃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