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知錯了,屬下一定痛定思痛,絕不辜負大公主的期望。”
“回去好好想想看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心裏要有個數,別老一天到晚稀裏糊塗的混日子,明白嗎?”
“明白,屬下明白。”
“好了,回到軍營去吧。”
“是,大公主,屬下告退。”李鑒想要站起來,但是膝蓋跪麻了,險些栽倒在地。他無精打采的從太平公主府邸出來,回想起剛才被太平公主劈頭蓋臉的罵了個狗血淋頭的場景,終於體會到了屋漏又逢連夜雨的心情,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即刻間湧上心頭。
太平公主威逼李旦貶黜了姚崇、宋璟之後,便肆無忌憚插手朝政。在她的主導下,李旦對李唐帝國的人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李旦駕臨承天門,對應召而來的韋安石、郭元振、竇懷貞、李日知、張說等大臣宣布製命,責備他們說:“當今朝廷的刑賞與教化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各地水旱成災,國庫儲備日趨枯竭,官吏日益增多,這些現象固然是朕德行淺薄所致,但也與諸位輔佐大臣不稱職有關。從現在起韋安石擔任尚書左仆射,李朝隱擔任吏部尚書,竇懷貞擔任左台禦史大夫,李日知擔任戶部尚書,張說為尚書左丞同時擔任東都留守,一律免去宰相職務。”任命吏部尚書劉幽求為侍中;任命陸象先右散騎常侍,魏知古為左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崔湜為中書侍郎,二人同時都任同中書門下三品;此外,任命中書侍郎陸象先為同平章事。對上述官員的任免都是根據太平公主的意誌而作出的。
緊接著,太平公主又迫使李旦先後任命了七個宰相,他們分別是,劉幽求、魏知古、崔湜、陸象先、竇懷貞、岑曦、蕭至忠。其中,除了劉幽求和魏知古,曾經是李旦相王的舊部之外,後麵的五個人清一色全是太平公主的黨羽。通過這次人事的調整,太平公主終於可以說是權傾天下。李旦明明知道不能讓這個驕橫的妹妹的勢力再這麼發展下去,可每當事到臨頭的時候,他又總是不由自主的屈從和妥協。
對於這五個人的拜相,李旦對於其他四個不敢有什麼意見,唯獨對其中一個人的人品極度的厭惡,一開始堅決不用,這個人就是崔湜。崔湜以他俊美的臉蛋,這一外在條件,和不要臉的品德,這一內在因素。在一次次的政治風雲變幻中,總能夠逢凶化吉,轉危為安,仕途還是越來越順暢。此人,最先和太平公主勾勾搭搭,後來又依附武三思,同上官婉兒成了露水夫妻,又通過上官婉兒攀上了韋氏。韋氏覆滅後,上官婉兒被殺,他又憑借自身的兩大優勢,重新上了太平公主的床,成了太平公主的男寵。
陸象先一向清心寡欲,言辭議論高妙玄遠,受到當時人的推崇。崔湜私下裏服侍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公主打算將他提拔為宰相,崔湜請求與陸象先一起提拔,太平公主不同意,崔湜說:“如果陸象先不能作宰相的話,那麼我崔湜也不敢作這個宰相。”
太平公主隻得為了這樣一個不要臉的人,請求李旦將兩人一同任命為宰相。李旦不想用崔湜為相,太平公主硬是挖空心思,最後流著眼淚請求,李旦心軟了才同意。
李隆基對此感到很神傷,但他知道他現在沒有辦法去改變這種局麵。因此,他告訴自己“全則必缺,物極必反”,一定要沉住氣,不能再犯錯。總有一天,他會等到機會,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瞅準時機,做好反撲的準備。
太平公主做完這些事,就再次將矛頭對準李隆基。她指使一個懂天文曆法的人向李旦進言說:“彗星的出現標誌著將要除舊布新,再說位於天市垣內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變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應當登基即位。”
李旦說:“將帝位傳給有德之人,以避免災禍,既然是上天的旨意,那朕怎麼能不服從呢!。”
李旦的反應大大出乎太平公主的意料,她原本是想以這件事來誣陷李隆基,說李隆基有謀反的嫌疑,讓李旦借機把李隆基抓起來。可是,李旦看透了太平公主的把戲,因為他已經對太平公主的種種行為,心存芥蒂,現在正好來個順水推舟,急流勇退,讓她的如意算盤落空。太平公主為她這一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舉動很是懊悔。